从 2014 年阿里巴巴收购港股上市公司“文化中国”并更名为“阿里影业”起,这家中国最大的电商公司便在电影行业频频出手,先后入股了华谊、光线、博纳等几家最受瞩目的电影制作公司。 今年 2 月,阿里又与万达签订战略协议,以46. 8 亿人民币收购万达电影12.77%的股份,成为万达电影第二大股东。 除了入股多家头部电影制作公司,阿里在院线上也有布局,包括大地影院、星际影城、凤凰佳影。 作为阿里大文娱版图核心之一的阿里影业,本身在内容制作方面乏善可陈,押注重点是在淘票票。 淘票票的业务本质,就是院线电影的消费端环节。院线电影兴,则猫眼和淘票票兴,反之亦然。此前阿里对万达电影的收购,被业内认为最直接的受益方就是淘票票。 “阿里影业不想做传统电影公司,阿里影业定位为基础设施公司。对上游内容公司来说,我不会作为竞争者出现。” 2017 年 6 月的上海电影节上,时任阿里大文娱“一把手”俞永福阐释了他对阿里影业的规划。 即便后来俞永福改任他职,这一战略在阿里影业依然延续。所谓“基础设施”,用阿里影业官方的话概括,即构建用户触达、商业化和内容产业化三大渠道平台,淘票票即是典型代表。阿里影业寄望于借此赋能电影产业,别人生产金矿(内容),阿里卖“铲子”。 这当然是一个长远的设想。小娱从知情人士处获悉,猫眼去年有超过亿元左右的盈利,微影方面也是持平或盈利的状态,而淘票票暂时还处于亏损状态。但在电影生态上,阿里搭建起了制作、宣发、影院的全覆盖。 不及在电影领域那般野心勃勃,阿里在剧集、网综以及艺人经纪领域都稍显平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