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认为,现在第三方支付的迅猛发展,最直接的冲击实际是银联。当然,混乱的网络支付竞争也扰乱了这个新兴的市场,带来了很多潜在的风险,比如客户资料的泄密等等。第三方支付作为迅速发展的渠道拓展方,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和它们合作空间还是非常大的。 董俊峰:商业银行面临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和服务智能化的严峻挑战,如果不去大胆创新,不去主动转型,确实面临很大的经营压力。 首先,央行今年6月的不对称降息实际上拉开了利率市场化的序幕,银行利差明显收窄,未来银行以传统的利息收入为主的旧有经营模式已经基本接近尾声。全球银行Top 10里,中国有多家大型银行上榜,但高盈利水平不代表高盈利能力。 第二,金融脱媒是今天非常普遍的现象。例如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出现,还有互联网公司的出现,它们也在做一些金融业务,银行所主营的金融服务领域,新的市场进入者正在分流这些原属于传统银行的业务和客户。一方面在金融脱媒,另一方面,在市场新进入者和传统银行之间,存在监管标准的不对称。 第三,互联网新兴的应用和移动互联一些新技术的出现,降低了金融服务的门槛。银行是相对比较稳健保守的行业,这方面的创新文化和反应速度相比前者要滞后和缓慢得多。 所以这三个方面决定了银行必须转型发展、创新发展。 说到支付创新,有两个方面建议,一个是支付产品创新,银行必须要学习和注重客户体验的变化,快速调整产品创新和研发策略,优化面向客户服务的交互界面,最大程度地提升随时随地随心的客户体验。另外一个方面,支付链条的各个参与方,应在大的生态环境里共荣共存,有序发展,监管部门在协调市场秩序以及加强相关业务和技术标准规范监管方面,有进一步发挥作用的空间。现在,我觉得这个市场的发育和发展,多少有点无序的状态,大家都是只管自己闷头发展,没有去深度思考这个行业如何在一个健康的生态空间里协调发展,如何走得健康,走得平稳,走得可持续。 戴兵:从今年各家银行中报来看,银行存贷利差在收窄;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加之GDP增速放缓,银行业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盈利压力将越来越大。从这点上看,银行业在与支付链条上各个参与方合作过程中,在业务收入方面已经没有让步空间。 杨丹菊:在移动支付领域,最大的问题不是技术,而是环境的问题。浦发银行推动支持非接触方式的金融IC卡,只能跟在后面做,因为这个市场不是中小银行能推得动的。 各家银行都在同一艘船上,除非像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国有大行肯放弃暂时的利益去推动这个业务,改善市场环境,否则对于跟随者而言,无法改变大环境,只能采取跟随策略。 “多层次、差异化的支付市场格局” 谢凯:在整个时代变迁的过程中,商业银行不是一个特定的行业,而是一个基础设施、一个支撑体系。所以,金融行业应该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进步和变化的。 而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在电子支付、移动支付等行业不断创新的促进下,电子银行也在进步,并努力地为这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相适应的服务。 当前的电子支付格局多变而复杂,但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与其说面临的是格局变化的冲击,不如说是商业模式的挑战。因为从风险偏好的角度来讲,商业银行肯定还是偏传统的。 在国外,线上支付的费率比线下支付要高,其原因在于互联网的成本更低,商户的利润率回报更高。尤其在互联网市场上,支付环节对于整个信用体系而言比在线下更重要。所以,基于成本和基于对商户信用支撑的角度,国外的电子支付机构能够收的费用比线下更高。 但在中国市场则相反。其核心的原因是我们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不是按照金融支付业务,而是按照电子商务公司的商业模式来运作的。我认为,商业银行、支付机构等应该一起建立起一个和谐的价值体系和合理的市场价格。 站在一个长远的角度来看,一个合理的市场格局应该是多层次、差异化的。哪怕是一些小规模的支付公司也可以通过差异化的服务、合理的收益获得一定的生存空间。 “移动支付3年后将成主流” 李军:目前来讲,中国移动(微博)支付市场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整个移动支付格局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金融机构、运营商、第三方支付。 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联和各商业银行。其中,银行的手机银行业务做得不错,但在近场支付领域主要还是在部分区域进行试运行,关键是用户体验不够好。运营商方面,远程支付和近场支付都在做,它们有自己的支付公司,基本上跟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模式差不多。但不足的是其缺乏经营经验,以及相关的商户资源,因而需要跟相关方面合作。第三方支付市场份额还比较小,但其做了不少创新,比如二维码的支付方式。 总体来看,中国的移动支付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表现在整体普及率还比较低,多数移动支付业务与产品还处于试商用阶段,产业链各方尚未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整体上来讲还处在探索期。但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已经让包括金融机构、运营商、第三方支付等参与企业积极行动起来,纷纷在移动支付领域布局,进一步促进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 德勤《2012~2015年中国移动支付产业趋势与展望》的调查显示,66.67%的受访者表示其公司已经制定了移动支付战略并提供移动支付服务,拥有战略但尚未提供服务的占到20.72%,两者合计87.39%。 在移动支付不断普及的情况下,其将于未来3年发展成为主流的支付手段,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的普及率也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德勤的调查对象认为近场支付在未来3年内会受到高度和中度关注的占到了93%,认为远程支付在未来3年受到中度和高度关注的也占到95%。报吿称,各方对于移动支付的持续关注将进一步推动越来越多的参与方加入产业链以及移动支付工具的创新、推广与普及。 目前,中国移动支付产业的主要推动力量来自金融机构、移动运营商和第三方支付机构,各方都分别进行了积极的尝试,2015年这一局面仍将继续。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