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业内流传已久的收购案最终尘埃落定。苏宁易购母公司——苏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以6600万美元并购红孩子公司,承接“红孩子”及“缤购”两大品牌和公司资产、业务。 作为传统零售企业,苏宁电器介入电商相对较晚,直到2010年初才开始发力。这也是苏宁在电商领域的首次并购。苏宁易购执行副总裁李斌表示,这标志着电商行业从资本驱动走向产业整合。 作为垂直零售平台商,红孩子6600万美元的出售价格,与其创业期融资规模相去甚远。2005年,红孩子获得第一轮250万美元投资,投资者是北极光与NEA。2006年,北极光和NEA 追加两轮投资共300万美元。2007年,红孩子引入第三轮2500万美元融资,由新的股东凯鹏华盈(KPCB)投资。之后,三家VC又进行了数轮追加投资。据估算,此次并购案之前,红孩子一共获得1.2亿美元的投资。 6600万美元的收购价与红孩子的历年融资形成鲜明对比,业内称,电商泡沫开始幻灭,许多投资机构几乎血本无归。 对比之后,我们不妨回看下红孩子的发展路径。红孩子副总裁刘颖曾披露红孩子2011年销售额为15亿元,不过此前,红孩子CEO徐沛欣也透露,红孩子2010年销售额为15亿元,2009年则为20亿元。与红孩子三年零增长相对应的是,京东商城、凡客这三年都是增速超过100%。电商从业者鲁振旺认为,红孩子的人士动荡是今天嫁作他人的根源所在——红孩子创世团队,目前除徐沛欣之外,均已离开。 关于此次并购,苏宁副董事长孙为民表示,苏宁易购今年开始品类扩充,通过并购垂直类电商可以快速满足SKU的扩充。红孩子具备母婴、化妆品类经营的专业性和领先性,具备较强的供应链、运营能力,并且拥有以女性为主、活跃度较高的客户群。相信这是一次“1+1>2”的并购行为。 与苏宁乐观判断相左的业内人士则认为,“即便并购价格便宜,但企业也不应考虑一家颓势难挽的公司,并且电商公司重要资产是人才、流量与用户,红孩子创世团队经过数次动荡后,已经不再。在与企业同类企业的竞争中处于明显的下风”。这笔买卖并不划算。 关于此次并购是否划算,相信买卖双方是“冷暖自知”,而并购效果究竟怎样,也是有待时日。我们不妨跳出争议,重新审视这次并购案背后的隐喻。 首先,此次并购案标志着国内电商“卡位战”宣告结束,进入平台型寡头的竞争与产业融合期。国内电商“卡位战”,第一阶段是当当、卓越、8848、易趣时期的市场启蒙;第二阶段是淘宝一家独大的市场培育;第三阶段则是以当当、京东商城、新蛋、易迅为代表的B2C抢夺非淘宝市场的“卡位战”。“卡位战”的方式则是选择细分品类,从“品类杀手”发展成平台型电商。从“品类杀手”到平台型电商表现为2008年开始的各大电商进行品类拓展百货化努力。 从“卡位战”进入到平台型寡头竞争,也意味着垂直电商的命运:或是加入寡头平台,或是被并购。前者的集中表现为,去年30多家独立型B2C加入天猫、今年当当与国美的联合运营以及酒仙网、优购网入驻当当;而后者的表现则是苏宁并购红孩子。 今年5月,京东商城董事局主席刘强东曾公开表示,“垂直零售平台电商一定会死掉,当然也可以卖掉,只有垂直品牌可以存活”。在未来,垂直电商的前景或许并不理想。 其次,母婴品类或将成为未来两年电商竞争中又一新红海。根据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统计显示,截至2012年9月27日零点,今年新出生人口为1194.6万,预计今年出生人口1595万,从2008年开始预计到2016年,国内新出生人口一直保持1500万以上。 从2008年开始的生育潮,是以80后为主的年轻一代人。与图书、3C为代表的其他品类不同的是,母婴类产品购买主要人群是女性,而苏宁客户大多以男性为主,苏宁易购执行副总裁李斌表示,红孩子的并购将有助于苏宁拓展年轻的女性客户。事实上,母婴类品类与家电品类一样,都是以“家庭”作为营销手段,容易产生“关联购买”。 80后生育潮与“关联购买”成为苏宁并购红孩子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当当、京东商城也在加强这一品类的拓展。今年6月,当当网李国庆对本刊表示,“当当未来只专注图书之外的两到三个核心品类,母婴是当当的又一核心品类”。 有意思的是,今年5月,京东宣称其母婴频道3月销售额突破1亿元,成为中国母婴B2C行业第一。去年11月,当当网CEO李国庆公开表示,当当母婴类商品月销量达3000万,增长率超过300%,已经超越了红孩子,今年6月,当当网称其母婴业务月销量破1亿元。如果京东、当当数据没有水分,两家公司今年销量都将达到10亿以上,甚至超过红孩子今年销售10.5亿的预期。 苏宁表示,计划2015年母婴品类销售100亿。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能不能实现是另一回事儿,但可以很肯定的说,苏宁并购红孩子绝不是激进之举,而是顺势而为,即顺电商发展大势,也顺婴儿潮大势。苏宁不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