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站 - 轻松上网从此开始!

上网第一站

当前位置: > 电商 >

电商持续的价格战是走在中国制造自我毁灭道路上

时间:2012-06-09 14:46来源:网络 作者:中团梁 点击: 我来投稿获取授权
以下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www.swdyz.com不承担连带责任,如有侵权问题请联系我删除。投稿如果是首发请注明‘第一站首发’。如果你对本站有什么好的要求或建议。那么都非常感谢你能-联系我|版权认领
在今天,当我们打开任何一个购物网站,迎面而来的广告必然是向你炫耀空前的超低价、现场产品最低至X折。而近期有关于电子商务的资讯中,我们也看到了各大商城类

  

 

  在今天,当我们打开任何一个购物网站,迎面而来的广告必然是向你炫耀空前的超低价、现场产品最低至X折。而近期有关于电子商务的资讯中,我们也看到了各大商城类网站又准备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价格战。从5月价格战,到现在的6月价格战,以及即将到来的7月价格战。当当网CEO李国庆也曾表示,价格战仍将持续3年。当然价格战对于消费者来说或许是一个好消息,然而又是什么驱动着网商们倦倦不休的烧钱呢?

  其实要谈到持续的价格战,可算是中国商务的传统了,价格战的战火远不止从电商开始,要追溯历史的话,或许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中国制造

  

 

  曾经,中国制造是一个非常高贵的名字,她代表着世界上最高档的陶瓷还有丝绸。而在最近几年,根据美国方面测算,廉价的中国制造刮走了近7000亿美元的支出。时到今日,中国制造甚至令无数中国产品无法真正走向世界。因其在前期中国制造的营销中,长期采用低价战术抢占市场份额。持续的价格战对国外本地生产企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国外商家联合抵制中国制造商品。然而国内的生产企业实际上也并不好过,低于成本的销售价格不仅令国内制造业没有赚到多少油水。甚至因大规模生产消耗对国内生态环境以及自然资源造成极大影响。

  而造成中国制造持续进行毫无益处的价格战的原因,归根到底在于三个方面:一、核心技术落后,无法在技术上进行超越,只能通过低价抢占市场。二、国内资源过剩,厂家可以轻而易举获得大量低价资源,毫不犹豫地进行大规模生产。三、生产力过剩,国内不仅有过于丰富的资源,还有过于旺盛的生产力。廉价的生产力带来大量的产品,供过于求只能低价出售。

  电商现状

  电子商务的发展其实与中国制造的发展步伐相当接近,电子商务现正处于发展最蓬勃的时期,各式各样不同行业的商家争相进入电商领域。从行外人来看,电商仿佛正在一步一步走向最辉煌的时期,让所有商家对这个淘金的大洋趋之若慕。而实际上,通过对比就能发现,或许现在电商也正在走向如同中国制造路上的误区。

  一、核心技术落后

  就现在电子商务模式的发展来看,所有的模式都由国外先进国家引进。B2C其实在国外也仅作为线下零售业的辅助销售手段,然而因为国内特殊的经济环境却成为最主要的商家销售手段。无论一般电商还是团购模式都是参考国外经营模式。若说在国内电商独创的创新模式也仅有中团网加盟一家,在六年前就公布了全球领先的O2O电商模式。

  二、国内资源过剩

  此处所说的资源丰富与中国制造提及的资源有一定区别,中国制造中所说的资源主要指生产资源。而在电商领域这里所指的是线下商家资源丰富。例如同样是大型家电行业,在国内轻而易举就能数出十数个大型家电品牌。而在国际上,能排的上号的大型家电品牌不足十家。而且国内大部分厂家也乐于同时与多个电商合作,所以在国内无论要作为生产厂家进驻电商,还是作为商城类网站进行产品代售的电商,资源都十分丰富。

  三、生产力过剩

  如上所述,在国内无论是厂家还是电商都是供过于求,而大多数商城所销售的产品实际上十分雷同。为了能尽快将过剩的产品销售出去,在没有创新运作模式的情况下。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通过低价吸引消费者的眼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市场份额。然而这种方式所吸收的消费者没有品牌粘着度,当发现另一家价格更低、更实惠的网站,就头也不回的转向另一个网站。商家消耗了巨额的推广费用,血拼资本换回来的客户却只能继续烧钱维持客流量,对电商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

  国内电商若要走出中国制造曾经犯过的误区,或能参照中国制造的解决方法。由中国制造转换成中国创造,从电子商务的模式上进行改变,找到一条属于中国特有的中国式电商模式。从价格占领转向技术占领、服务占领,令消费者享受价格以外丰富的附属价值。采用最符合国内消费习惯的电商模式尤为关键。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布者资料
第一站编辑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注册会员 注册时间:2012-05-22 19:05 最后登录:2014-08-08 03:08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