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券最终还是倒下了,有人说24券的倒下充满了很多偶然因素,但我想说的是一切偶然发生的事件背后一定有其必然的推动因素,历史从来都是如此! 记得在去年我写过一篇文章《写在24券倒下之前》,提到了当时24券存在的一些问题,我认为中国团购网站衰落倒闭的过程和原因无非就是这几点,并且我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团购火爆,然后蜂拥而上,然后因为市场容量有限开始打价格战,不停的烧钱,再然后吸引投资人稀释创始人股份,最终投资人被“绑架”,再后来投资人不愿意继续投资,网站就难以为继,最后就倒闭了。 团购是一个非常清晰明朗的电商模式,但团购的倒闭也同样非常清晰明了,一目了然。但真的是这样吗?或者真的仅仅是这样吗?通过一段时间的走访,我了解到了一些新的情况。 几大团购网站找同一家机构刷百度指数 百度是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同时也是中国网民最主要是流量入口,而相应的,百度指数成为了各个行业和企业是否热门的风向标,于是乎商家们把主意打到了百度指数的头上。 但有个搞笑的事情是,由于刷百度指数技术含量高,国内掌握此技术的公司不超过3家。团购最火爆的时候,中国的几大团购网站竟然都找了山东的同一家公司刷百度指数,一时间让搜索引擎和网民以为这几个网站就是最火爆的团购网站。而负责给这几家团购网站刷指数的公司则掌握了定价权,赚的盆满钵满。 大家想想一个行业没赚钱,但是寄生这个行业的一些企业赚钱了,这个行业能健康发展吗?最终的结果也的确如此,团购网站因为给此类营销公司支付了与其效果不相匹配的资金,自己却因为缺乏资金陷入了困境。 内外勾结 腐败丛生 有时候打败自己的不是敌人,而是自己人。中国人向来喜欢内外勾结,蚕食公共的资源养肥自己。然而让我们追究团购内部腐败的原因,可以用管理不善四个字来形容。而管理不善的原因是因为步伐太快,步伐太快了就把蛋扯到了。 有个团购网站的某地区经理去和一个餐厅谈合作。本来20元可以拿下的套餐,他却代表团购网站给餐厅老板开出了25元的价格。其中的猫腻就是他将和餐厅老板形成攻守同盟,把多余出来的5元进行私自分成,这样即使五五分成,每笔套餐也会有2.5元落入经理的私人腰包。 这一“巧妙”的方法被各大团购网站的经理效仿,遂成燎原之势。有了这么多的蛀虫,团购网站不倒闭才怪。 包买包卖 死账团团 单子不是你想谈,想谈就能谈。团购行业大家都知道是一个盈利模式最简单的行业,但是大家可能忽略了团购网站要和商户谈单子其实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团购也是一个O2O的行业,而O2O行业接地气非常非常难,结合这几天微信和商户合作受阻可以看出,连腾讯这样的巨头都在一些传统商户面前吃了闭门羹。你们这些团购网站有何优势让传统企业来和你们合作呢? 为了占领市场,团购网站把冲击销售额放在了第一位。什么用户体验第一,不满意就退等政策都是忽悠外人的,大家也都是成年人了,什么该相信什么不该相信我不多说。造成的后果就是,在团购网站内部销售人员的地位非常高,一个好的销售和一个差的销售收入可能有10倍的差距。为了冲击销售额,很多团购经理谈了很多“包买包卖”的单子,提前把所有的钱打给了商户。 这里重点说下“包买包卖”的意思,假如是团购网站的经理去和一个餐厅谈合作,一个原价100元的套餐50元搞定。但是餐厅经理会说:你们骗了我咋办啊?我又不认识你们?这个时候团购网站被市场的硝烟冲昏了头脑,很多都会说:“没事,我们都买了,前提把钱给你,这次买你20万份(事实上,这个听起来很荒谬,但的确是事实。为了让外界以为某团购网站很火爆,曾经在2011年初期的时候北京有多个餐厅的单款套餐出现了几十万的购买量)你卖就是了。” 餐厅老板就会想“这个不错,给我那么多钱,买了我20万份,哪怕我把餐厅倒闭我都赚钱了。” 就这样,团购行业的“包买包卖”也兴盛了起来,“包买包卖”加上“利益勾结”就更热闹了,活脱脱的把团购网站搞死。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团购网站倒闭前,首先会财务出问题的原因了。 总结:团购,都是死在自己手里的,别抱怨投资人和市场了。(本文作者系速途网评论中心主编丁道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