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进口是国家未来重要战略之一,相比机器设备等,如何扩大消费品进口则更加棘手。”昨日(10月30日),商务部欧洲司副司长马社在全球商品采购季启动仪式间歇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由商务部批准,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主办的全球商品采购季算得上是促进消费品进口的一把钥匙。商务部副部长王超在启动仪式上表示,通过全球商品采购季,将为海外新品牌进入中国市场探索一种新的模式,也为中国扩大进口做出积极贡献。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会长王俊文表示,将按照国务院关于扩大进口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用品的工作任务,联合国内主要保税区,面向与中国贸易逆差较大的国家集中采购进口适销对路产品。 新招旨在促进消费品进口 全球商品采购季分春、秋两季举办,侧重消费品进口。其具体方式是:在主要城市开设的全球商品采购中心展厅提供6个月免费展示推广服务,为进口商与经销商举办对接活动,组织来自中国各地区的商超、购物中心、企业采购人员、营销专家进行对接和洽谈,并安排消费者品鉴体验活动。 中国国际贸易协会副会长、国际品牌管理中心主任许京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购季的一大亮点就是组建由媒体、专家及采购主体组成的中国买手团,根据国内市场需求,赴海外主要目标国进行实地洽谈。“买手们的鉴别能力和传播能力是我们看中的关键,他们将衔接国内市场需求与国外品牌,为中国消费者承担全球品牌考察、评估、引进及国内市场推广等工作。” 作为中国与欧盟贸易的主管官员之一,马社告诉记者,能够出国购买商品的消费者毕竟是少数,很多外国知名产品在中国认知度很低。以欧盟为例,中国消费者对法国和意大利的产品可能知道的多一些,但像爱尔兰等国的好产品就缺乏足够的了解,而爱尔兰的奶粉实际质量很好。 此前于9月出台的稳外贸“国八条”中,其中一项强调积极扩大进口,重点增加进口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以及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生活用品,以促进贸易平衡。海关总署数据显示,前9月我国出口增速快于进口,今年贸易顺差已达1483亿美元,高于预期。而扩大消费品进口也能有效平抑我国目前偏高的顺差。据悉,全球商品采购季主要将面向与中国贸易逆差较大的国家,集中采购进口适销对路产品。 境外代购模式将受冲击 目前,境外代购在国内屡见不鲜,代购商品多为奢侈品、奶粉等日常消费品。今年预计海外代购市场规模能飙升至480亿元,但其中多数存在灰色清关、安全隐患等问题。例如,日本明治奶粉曾因检出放射性铯,公司宣布召回40万罐婴儿配方奶粉进行无偿更换,但对国内通过代购途径购买的明治奶粉则不予召回。 而全球商品采购季则可成为官方模式对抗代购的平台。本次采购季就将选择百姓较为关注的进口奶粉为突破口,与电商合作开设全球最大的CTOB平台,汇集全国奶粉订单,通过统一下单、集中议价的形式,由买手团去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采购优质奶粉。 境外代购之所以屡禁不止,并受到相当多消费者的追捧,价格便宜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据许京介绍,以往中国去欧洲、美国等地进货都是小批量的购买,没有定价权,而且还是五级分销模式。 而采购季设在重点城市的全球采购中心将通过类似沃尔玛、家乐福等国际零售商的采购模式,整合国内消费需求,通过大批量采购的方式,增加商品价格谈判砝码,从而达到降低采购成本的目的。基本上所有进口商品的价格都会比传统零售渠道的终端价格便宜30%~50%。“与网上代购价格持平,而部分进口水果价格可能只有市场价格的1/4;同时还可获得代购无法享受到的售后退换货服务。”许京表示。 以一双成本约50欧元的鞋子为例,许京解释说,这种价格的鞋子在中国普通商场里大约要卖200欧元。而通过新模式,由于降低了进价、物流以及关税等成本,售出的价格就会不到100欧元,相当于下降了一半。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