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电商,这两年几乎都是淘宝、京东、亚马逊等等巨头在人们的眼球里面晃动,鲜有新鲜血液,有的甚至没有来得及进入人们的眼球就已经悄悄倒下。就在我看新闻觉得有点疲劳的时候,最近终于有了一点新的刺激,那就是生鲜电商。 这个模式在我看来是比较新鲜的,起码一个“鲜”字可以让你换换口味。最初看到这样的报道时,先是感觉有搞头,再深入了解一些之后,又觉得属于“看上去很美”的那一种,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不太接地气。 开始为什么觉得它“鲜”呢?当然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它在生鲜这个不太常规的电商领域开了荒,如果可以形成气候,就是生鲜领域的“京东商城”,可以坐拥一片市场。另外,生鲜电商在初始农副产品的规模化整合方面有优势,可以从源头上集中整合资源,简化加工转运的环节,这种模式,起码比起经过多个环节才来到超市或者菜市场的模式要有吸引力得多,因为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生鲜食品的“绿色”,这在食品安全公信力日益萎缩的今天不失为一个亮点。 但是,看上去很美的一个模式在今天似乎面临不少的考验,起码我能想到的有两个。 首先,生鲜电商的物流体系必须是非常庞杂的。既然是生鲜电商,保鲜当然是第一位,物流是绝对不能怠慢的。京东的物流配送已经做得非常出色了,可以在半个工作日内完成配送。但是生鲜电商比这个要求还要高,起码过夜是很难接受的。况且很多人买生鲜产品具有即时性,可能快到做饭时间想到了,或者突然来客人了,就想到加几个菜的问题,这时候下个单配送时间是需要以小时甚至小时之内来计算的。本来打算6点吃饭,但是六点才匆匆忙忙送过来,都饿过劲了。因此,这种物流配送压力应该是比较大的,一旦物流跟不上,生鲜就不鲜了。 其次,生鲜电商的受众到底是什么?这是个比较尴尬的问题。如果现在让你上网买菜,有谁会对此感兴趣?当然是年轻一族,特别是喜欢宅的人或者工作比较忙的人。而且他们往往只是想尝一下这个“鲜”而买个一两次,持久维持这种做法恐怕也不会很多。更恐怖的是,现在买菜的都是哪个年龄段的人?根据最新的一组数据,中国目前网民5.7亿,基本分布在10——40岁,但是平时经常上街买菜的人恐怕以40岁以上的大妈大爷居多,而且他们也很享受上街买菜的感觉,尤其是年纪大一点的人,这就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不让他们上街买菜反而会让他们憋屈。尤其是上海这种城市,大妈大爷们上街买菜已经是老江湖了,逛逛市场砍砍价才过瘾,不然在家宅着也难受。这对生鲜电商来说可是个挑战,因为这里还涉及一个生活习惯的问题,让大叔大妈们放弃上街买菜的乐趣,谈何容易? 可见,生鲜电商要想在互联网上生猛鲜活,可能还要克服不少难题,起码到现在为止,孤陋寡闻的我还没有听到哪个生鲜电商能够打响名堂的。当然新的模式出来总会遇到前所未有的难题,相信经过不断探索,总会找到它该走的路的。 本文由高校团原创,转载请标明出处,谢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