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来理解这种生态的强悍,或许可以通过一些实例去了解,比如说,到目前为止,淘宝的生态中已经长出了至少十三种职业为用户的包裹服务,每个淘宝订单背后,都有一个复杂的系统在运转,包括传统制造业、网店掌柜、客服、网店装修、麻豆、打包员、快递员等。 淘宝生态系统中的细分和“物种”多样性已经大大超过了外界的想象:从网店淘女郎到网店摄影师,从淘宝第三方合作伙伴到帮卖家做网络营销推广的“淘宝客”,许多物种在这个平台上获得了自生长的空间。 阿里巴巴内部则把这种生长称为:生态系的自我滚动。“用‘购物平台’已经不足以形容淘宝了,我们也许可以把它称作‘自循环和自生长的生态系统’。”阿里巴巴内部的一位人士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然而,不能忽略的是,要支撑和推动如此庞大的生态系,让每一个生态链中的角色都可以安居乐业,并让自生长的动力可以源源不断地持续下去则随时考验着生态规则制定者的智慧。 这也是为什么从2013年初,阿里巴巴的变化似乎一直就没有停止过。比如此前,马云宣布于5月10日离任阿里巴巴集团CEO,又以一纸邮件,将半年前刚刚调整成立的7大事业群,再次拆分为25个事业部。 阿里巴巴集团总参谋长曾鸣表示,“我们希望垂直和垂直业务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清楚,平台业务跟垂直业务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清楚。” 在采访中,阿里巴巴多位内部人士更多表达的是,阿里巴巴希望进化出一个真正的共享体系,包括会员系统、交易系统、支付系统、商品管理系统、信用系统,包括一系列底层技术和产品体系等。 “也许过三五年就变成向外部开源,也就是说阿里巴巴会成为整个电子商务体系的底层平台。”曾鸣说。 依靠外延发展/ 在SNS化内生的同时,阿里巴巴也在依靠外延式的发展拓开局面。 5月10日,马云卸任CEO前最后一夜,他为阿里巴巴的移动布局落下了“最后一块拼图”:以2.94亿美元购买高德软件公司28%股份。 互联网专家陈志刚认为,入股新浪微博和高德地图,充分展示了阿里巴巴打通外部社区的企图心。 事实上,在BAT(百度、阿里、腾讯)三巨头中,与已经拥有地图业务的百度、腾讯相比,地图一直是阿里巴巴的“短板”。 公开资料显示,阿里巴巴2009年9月收购中国万网,2010年1月战略投资上海宝尊网,2010年6月收购美国电子商务SaaS(软件及服务)提供商VendioServices,“服务中小企业”依然是阿里巴巴在收购过程中最核心的选择标准。 但现在,仅拥有手机淘宝和支付宝客户端的阿里巴巴,入口一直是阿里巴巴需要的,而加速入口级应用的投资布局也正是其要做的。 这也让我们可以看到,从UC浏览器、友盟、唱吧、快的打车、陌陌科技,到今年上半年备受热议的新浪微博和高德地图,阿里巴巴加速尝试寻找“更快更直接”的方法。 而一系列收购和战略投资则充分显示出其对掌握移动互联网入口的决心。正如阿里巴巴无线事业部副总裁邱昌恒此前表示的,对于入口型产品都会优先考虑。阿里巴巴希望就是,通过对社会关系的聚合来促进消费者持续的粘性。 记者注意到,阿里巴巴并非只关注O2O,不久前它还收购了虾米音乐网,当用户听音乐时顺手买下一首歌、一张演唱会门票或是歌手穿的一件衣服时,它的雄心或许是要在移动互联网上满足用户一切消费需求。 整合物流基础设施/ 与上述两种扩张模式不同的是,阿里巴巴所参与整合的菜鸟网络则是通过另一种方式来完成无边界的扩张,那就是整合。 “菜鸟并不是做物流,而是一家基于互联网思考、互联网技术、对未来判断而建立的创新型企业。”阿里巴巴内部人士表示。 据曾鸣透露,直到去年底,阿里巴巴才明确了不做物流,也就是阿里巴巴不介入物流运营,但是阿里巴巴同时也下了一个决心,中国需要一个仓储的全国网络。 据了解,中国智能骨干网将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网络金融等新技术,为各类B2B、B2C和C2C企业提供开放的服务平台,并联合网上信用体系、网上支付体系共同打造中国未来商业的三大基础设施。 而对于阿里巴巴涉入物流领域,有业内人士分析,淘宝系产生的数据是一张“天网”,而智能物流网的落地项目则是所谓的“地网”,阿里巴巴的物流实现了 “天网+地网”的双剑合璧,本质还是基于阿里巴巴的“大数据”。 而正是这些基于生态、基础的建设,或许也将成为未来十年阿里巴巴继续保持电商领域霸主地位的重要因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