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那个时候我们开始做外贸没多久,一个大哥向他的一个生意伙伴引荐我们。对方是本地一家传统文具经销商,年流水可以做到亿级,但是这些年遇到了瓶颈,增长出现了停滞。在传统向电子商务转型的路上碰到了很多问题,前后几批人运营都没有什么成效,希望我们可以帮忙解决一下,因为我们有过不少B2C和C2C的运营的经验。 运营方案风波 本来自己那点东西还真不好意思拿出手,无奈大哥已经应承下来了。好在也只是一个方案嘛,于是在大致看了他们的B2C商城和淘宝C店之后,按照自己的经验分析了存在的不足,以及对应的建议和预计投入产出比。 老头子还是挺认可这个方案,希望能过去进一步了解并给出更完善的方案。想想当做与人结善缘吧,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去对方的公司,和运营电商的三个人进行了逐一沟通。 发现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人的身上: 1.项目的负责人是一个设计美工,设计师的思维方式很明显。 2.总共三个人,每个人都不是全职,各自都需要兼做公司的其他工作。 3.三个人都是30多岁,项目需要才中途参与,没有太多开拓的兴趣和热情。 4.他们觉得每个月十万的销售额成绩还算不错了。(后来发现实际就2万这样) 5.之所以一直处在水平发展的原因是因为老板自身的问题。(当然在老爷子那边恰好相反)。 一些问题,在我们看来很多时候的确匪夷所思,但是在传统行业的环境,这种匪夷所思却似乎从未中断过。 实地了解之后,的确发现有更多可以提升的地方,我们又花了点时间做了一份更加完备的方案,至于老爷子说的让我们参与运营,我们选择了婉拒。 去与不去的权衡 距离出方案过去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老爷子再一次找到我们大哥,表达了非常强烈的合作意愿。后来才知道是他原来的一些合伙人如今的电子商务都做的风生水起,突破了各自的瓶颈,只有他还依然徘徊不前。所以我们不得不再次权衡这件事,当然直觉反应依然是不接。他们的意思是我们可以两不误的,但是在我们看来一次只能做一件事,不然极大的可能是两件事都做不好。 好处很明显,老爷子这么多年的积累,在文具行业有着极大的能量,这相当于给我们提供了一块巨大的跳板,特别是以后我们做国内市场。因为我们做的产品和文具还有挺多的关联性,渠道搭建好了必然会有极大的助益。 不好的地方在于,毕竟是一个老的公司,内部肯定存在很多错综复杂的关系。而且文具行业对我们来说毕竟是完全陌生的行业,在出方案之前对文具的概念基本还停留在纸和笔的层面。尤其在接触过一些行业之后,较为深刻的明白隔行如隔山的真正含义。 再加上外贸这块刚刚有些起色,放弃的话也是非常可惜的。去操作这事的两个人出现了意见相左。 经过几次沟通之后,最后决定去。因为就这个年代而言,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远比自身努力奋斗要重要的多,而且这确实是一次很大的机会。 一周的方案行动 既然选择了,那就必须全力以赴。简单处理一下公司这边的事物,就着手开展了。 先去那边深入了解了3天的时间,理清楚跟电商相关的具体信息,包括现有四人的想法和诉求,发现问题其实比想象的严峻。 剩下4天,通过拿到的数据报告,人员信息和后台权限,展开了分析和出针对解决方案的奋斗之旅。 7天之后出了一份20多页的运营方案,包括过渡期(2个月),发展期(1年)和转型期(1年)。当然这个方案要执行的前提是电商独立运营。 讲了一个小时,又沟通了一个小时,终于让老爷子和公司的CEO认可并同意按照方案执行,只是觉得目标定的还不够,而在我们看来更重要的是先稳稳过渡,再进行快速发展(这个小的认知差异成了后续分歧的一个隐患。) 强势动作,矛盾初现 开始的第一件事,就是让现有的四个人加上我们两人换了一个全新的工作环境,与之前的人员完全独立开来,因为工作协调的关系,只过来三个人。第一次会议说明安排之后,就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工作交接。 然后各自沟通,了解了一下他们的心里感受,并针对性的进行分工。毕竟我们刚涉及这一行,对业态了解远远不够,老员工的作用还是不可忽视的。 同时各个平台发布招人信息,以及去学校开始物色人选。 一个老员工(原来电商的负责人)表现出了相对的不配合,另外原来公司配合我们的CEO执行效率也很低。 矛盾升级,合作破裂 因为从一开始就是以合作者的姿态出现的(当然事实也是,我们公司出40%,对方公司出60%。只是在老爷子心里却并不是对等的,这也是我们不够成熟的地方。),所以很多事情处理起来就非常的强势,一旦遇到事情进展不下去,就会通过跟老爷子的沟通自上而下的推动事情的发展。 至于老员工方面,用了铁血加笼络的手段,不好好配合?没关系,我们换别人;好好配合的则给与重任和奖励。原则是尽可能留下老的人员,同时这也是能力的一个方面。 事情开展了近两个月,公司注册依然没有办下来,B2C商城的系统更替也没能落实。当然因为营销方案的执行,和自身团队的较好配合,月销售额也从2万做到了10万(对于在本地有着十几年积累的品牌,这个并不太难,甚至做到20万,30万都完全有可能,只是对品牌会有一些损害)。在我们看来这个增长足够了,而且团队打磨的初具雏形,为后续的增长奠定了基础。但是这还是没能达到老爷子的预期,他希望我们两个月至少能够做到20万,这也是我们后来才知道的。 终于在老爷子非要安排另外的人进来参与运营时,我们选择了停止合作。 总结和调整 运营经历算上出方案的时间,差不多将近三个月。 总结如下: 1.原则性的合作条件一开始就要确定好,同时白纸黑字(这点很重要)。不然在执行的过程中调整,会对项目的顺利进行产生很多不必要的阻碍。特别是对老爷子这种,因为缺乏掌控性,所以更容易出现反复。 2.事情的有效执行,自上而下是一种保证。真正要有效落实还需要自下而上配合,有效沟通。一味利用强势,是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但是不是全部,而且通常不能及时有效。 3.长期布局很重要,而短期成效也同样重要,特别是在获取信任的阶段,甚至有些时候可以为了短期牺牲一些未来的布局。这是一个做事业者该有的高度和容错力,因为只有获得信任才有后续的进展。当然这个的前提还需要我们能够更加准确的把握对方的真正需求,而非仅从自己的角度(就如同老爷子的心里预期是20万,我们应该一开始就确认,然后才能针对性执行。) 4.姿态和妥协之间的平衡是一门重要的学问,而这一次我们却有那么几次在不该妥协的时候选择了妥协,在无需坚持的时候选择了固执。 5.不忘初心。如果再来一次,我会更少提些要求,更多的让自己在实际运营中获得成长,因为信任,经验和渠道积累比其他的东西重要很多。就像那句话说的,适应别人适应不了的环境,你就很厉害了。 6.品牌的长远意义。凡是积累都需要有落点,这样才能够厚积喷发,但是落点肯定不是赚钱。正是基于这点认知的改变,后来我们团队完成了一次重要转型,着手研发自己的产品同时搭建品牌之路。 沈赛 | 一纳界www.naworld.cn (责任编辑:小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