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孩子受不了被歧视的阴影,把“仇”或“忍”刻在手臂上,长大要去报仇。他和那些学生一家一户说,我也是这个村子长大的,你也可以像我一样,读大学,过上想要的生活。“跟他们说,他们就真的看见自己的希望了。” 他本科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后来又去哈佛大学进修硕士。27 岁,就成为瑞士某银行的联席董事,29 岁,成为了法国一家银行的副总裁,年薪上千万! 他在华尔街工作了 10 年,梦想就是要成为“华尔街最出色的银行家”。 曾经,他过着许多人都羡慕的生活。与洛克菲勒的曾孙女喝下午茶,和林青霞一起听昆曲,事业得到李兆基和克林顿的支持,甚至,他的大头照片都被挂在法国国家巴黎银行总部大堂的墙上。
但这一切,却最终被他亲手改变。他不顾爸妈劝阻、不顾亲友反对,毅然决然的辞掉了年薪上千万的工作,原因则是:他要去拯救河南的艾滋病村,他要救助孤儿和老人。 从此,他过上了另一种忙碌、艰苦、许多人都不理解的生活,但他自己却乐在其中。 他就是杜聪,一位从华尔街走出来,选择用自己毕生积蓄和毕生精力救助艾滋病遗孤的慈善家。 1 我供你读哈佛,不是让你出来做义工 你这不是普度众生,是自毁前程 在 2002 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职场上风生水起的杜聪来到中原地区的农村,在河南的艾滋病村,杜聪第一次知道了艾滋的恐怖。 他曾在演讲中描述过村中的情况: 我一天跑了好几个村子,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4-6个感染了艾滋病,阴暗破陋的房屋,因为药物十分缺乏,病人普遍发烧、咳嗽、腹泻,长满了疱疹。有的就那样躺在床上痛苦地呻吟,甚至身体已经溃烂,随时都可能毫无尊严地死去。 有一个奶奶抱着两个孙子,小哥俩骨瘦如柴,都感染了艾滋,孩子的父母已因艾滋病去世。奶奶跟我说:“等我两个孩子都走了,我也该走了。
从没见过这种场景的杜聪,一下子陷入了严重的焦虑。无助的伤病员、认命的临终者、孤苦的艾滋遗孤…几个镜头交替在杜聪脑海闪现,一连数月,杜聪晚上都会做噩梦,半夜醒来痛哭。 在离开村子的前一夜,他彻夜难眠,下定决心要为这里的人做点事。 然后他做了一个出乎所有人预料的事情:他要辞去了年薪千万的工作,并用自己的积蓄救助艾滋孤儿。 放下别人羡慕的锦绣前程,要去做公益? 第一个出来反对的就是杜聪的母亲中:“我供你读哈佛,不是让你出来做义工的。你为什么那么关心跟你毫无关系,那么遥远的一帮孩子?” 至今,母亲认定儿子为普救众生而选择了自毁前程之路。 除了母亲,还有更多的人说杜聪是傻,是笨,是“中了邪”。 面对亲朋好友的劝阻与很多人的嘲讽,杜聪却还是毅然决然的辞掉了工作,他说:“将来的事我看不见,现在的事,我不能看见了不管。” 然后,可以尽情享受人生的杜聪,就这样踏上了救助艾滋病遗孤之路。他说,辞职前后最大的变化就是:“比以前更忙,一文不挣,全年无休。” 虽然忙、虽然累、虽然没有钱,但杜聪这一做就是 20 年。 2 和政府打“游击战” 被他们撵出来,就想办法再回去 起初,杜聪的救助并不顺利。据杜聪说,在刚开始的大半年,当地政府并不信任他。 当地政府觉得,他这样一个华侨过来帮忙,肯定是有动机的。不是来传教就是来宣传西方文化,甚至是来骗钱的。 刚到河南时,杜聪甚至还遇到过飞车跟踪、礼貌驱逐、悬赏缉拿等等。只要得到“线报”,就会马上就会派工作人员出来拦截,把我们堵在村里,然后送我们到县城。 有时也会跟我们礼貌地说,“艾滋病问题已经解决了,谢谢你们的好意,别再来了。”然后就送我们上车,礼送出境! 刚开始的大半年,他们几乎都是和当地政府打游击战,刚被他们撵出来,只要他们走远了,就想办法再回去。 再后来跟官员打交道较多了,许多人都过来道歉:“杜老师啊,以前你来时,我们对你有冒犯,是因为我们不相信世界上有这么好的人,完全无所图、不求回报地去做好事。” 3 花光积蓄、满世界筹款 只为让孩子们能更自信的活 艾滋病人最大的遗愿,就是希望子女读书,能够继续接受教育。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