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边是互联网金融的大洗牌,一些公司默默关闭了平台,退出时代的舞台;而另一边,众多企业透露了上市敲钟的意图。
2017年,是风云际会的一年。 一边是互联网金融的大洗牌,一些公司默默关闭了平台,退出时代的舞台; 而另一边,众多企业透露了上市敲钟的意图。 在蛮荒无序,监管落地,行业洗牌之后,互联网金融走向了最终的尘埃落定。 行业巨头们,通过几轮融资,一路打怪升级,走到上市临门一脚。 但上市是龙门,让能者一跃成神;也是照妖镜,让妖魔鬼怪原形毕露…… 01 “集体”上市? “我们有可能在香港上市,”近日,在彭博社的电视访谈中,陆金所联席董事长兼CEO计葵生公开表态。 早在2015年底,陆金所便透露出上市意图,但由于“P2P市场动荡以及对政府将加强监管的疑虑”,IPO也推迟到2017年。 这几年,外界关于几家互金公司何时上市的猜测,传言不断。 但近期,无论是马云、计葵生的发言,京东金融从京东拆分,还是趣店、拍拍贷向纽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互金公司“谋求上市”的猜测,渐成“实锤之音”。 互联网金融站在十字路口,开始了“二八”的分流。 而选择上市者,主要是两个方向,以趣店、拍拍贷为代表的互金创业公司,目光瞄准了纽交所。 业内人士分析,去纽交所主要是两个原因: 一方面,纽交所放宽限制,除等待SEC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审核外,“企业必须盈利两年”已经不是挂牌的硬性指标; 另一方面,P2P鼻祖lending club、中国互金海外上市第一股宜人贷,都在纽交所成功敲钟。“这意味着,纽交所对互联网业务更加熟悉,”元一九鼎创始合伙人夏翌称。
▲宜人贷在纽交所敲钟 而相对创业公司的海外上市之旅,蚂蚁金服、京东金融、陆金所代表的巨头初创公司们,则透露出国内、香港上市的意图。 相对纽交所来说,国内上市的门槛要高很多。 第一个硬性门槛,就是达到“连续三年盈利”——大部分公司对这个门槛无法僭越。 尽管门槛更高,但大家还是拼命往里头挤。 “但中国经过多年互联网金融的熏陶,可以获得更高的估值”,夏翌一语道破其中核心逻辑。 更重要的一点是,不管是蚂蚁金服从阿里独立,还是京东金融从京东剥离,都可以看到他们的下一步,就是让国资入股。 在中国,参与经济运营,大多需要“牌照”或“备案”。 巨头们都着急,先贴上乖巧而忠诚的标签,并准备在中国上市,才有机会获得这些金融“准生证”。 另外,没有牌照的公司,基本也无法在国内上市。 去年,互联网金融全面整顿时期,西藏旅游、银之杰、永大集团、熊猫金控等上市公司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收购完全终止,监管对互联网金融还是持谨慎态度。 在中国的经济场中,上市和牌照,是相辅相成、做大做强的标配。 除了上述几家,众安保险、乐信集团、信而富、91金融等公司,也传出筹备、谋划IPO的消息。 一时间,互联网金融仿佛席卷起了“上市潮”。 但业内人士也纷纷提出疑问:在这个监管收紧、资本寒冬的时间点集体谋求上市,是否有些仓促? 02 “又快又好” “虽然业内普遍认为,2013年是互联网金融元年,但实际上,现在筹备上市的公司,已有了长时间的摸爬滚打,”夏翌认为。 以拍拍贷为例,国内第一家网络借贷平台,在2007年已成立,算起来也有10年的发展时间。 “金融本身就是一个发展快速的行业,”夏翌称,上市仓促与否,并不能简单粗暴以时间长短判断。
之前,路透社报道,中国证监会考虑为部分科技公司IPO提供快捷通道,蚂蚁金服等金融科技公司包含在内。 政策绿灯大开,行业进入“上市窗口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