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操作成功后续反应,以上主要是在已确定会触发某反应情况下,测试其正确性。其实这里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在前置条件不同的情况下,对某元素进行相同操作,会触发什么不同的反应。即需要对各类情况进行穷举。 eg:点击关注按钮触发反应穷举: a.未登录用户点击该按钮后效果; b.已登录用户点击该按钮后效果(b1.未关注过对方、b2.已关注过对方、b3.自己关注自己) 穷举时可以参考PRD,但不要局限于PRD上列出的情况,毕竟有时也许PRD上会有小疏漏,要是程序员做的时候发现疏漏,就自己随手码了一个简易提示而忘记通知产品,而测试的时候也没触发到,等用户实际操作出来就会造成不佳的用户体验。 2.数据: (1)数据状态:此处指数据值自身的状态。即前置条件满足后,数据状态是否会按照规则更新。 这里的规则一般是 a.时间规则(eg:经过多长时间数据状态改变;在哪个时间点更新…); b.统计规则(eg:每个ID多次完成前置操作,数据更新多次;每个ID多次完成前置操作,数据仅更新一次;每个ID…) (2)数据排序:数据在某筛选条件下排序的正确性。 eg:某宝某店铺商品展示页面,当用户选择按销量由高到低排序时,列表是否变为按销售量多到寡进行排序;当商品A的销量超过商品B的时候,商品A的位置是否会更换到商品B的前面。 3.特殊情况 : (1)缺省情况:当某页面或模块还没有内容或尚未加载出来时,是否有相关提示画面、文案。 (2)操作中断:用户操作中途退出页面(eg:填写资料并尚未保存时关闭页面);操作中途断网…这些情况下是否设置了相关提醒弹框。 三、兼容性测试 不同浏览器(360、谷歌、火狐等等主流浏览器)下的页面显示情况是否正常。 四、怎样测试才能少被开发怼? 1、用例尽量辅助截图: 由于我们公司还没有bug管理工具,测试反馈都是用excel撰写的,因此我非常能理解程序员葛葛们看着密密麻麻的文档时,心里一万只草泥马呼啸而过的心情。而辅助页面截图,一方面表达更清楚,减少文字描述;另一方面,某些偶发bug留下“事故现场”的证据很有必要。 2、用词准确到位: 这点我的体会是,如果公司负责测试的同学不是技术出身,无法完全用专业术语,也要尽量把bug和正确结果描述的清楚到位,否则反而会增加沟通成本。当然,如果测试也懂技术,那么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3、前端、后端、设计问题在文档中区分开: 这个不多说了,就是为了避免导致三个和尚没水吃的下场… 4、某些问题采取灵活的解决方式: 测试时也会偶尔发现原有产品逻辑疏漏或错误、或者感觉某些功能有更好的实现方式。第一种情况时,不要慌了手脚忙着策划新方案,而是先去和程序员葛葛们沟通、听取建议,咨询有什么方式可以在变动最小的情况下达到策划的目的。第二种情况就相当于提新需求了,就算是情势所迫或开发时间充裕,也尽量三思后行吧,要提可以迭代的时候提。如果测试的时候总提新需求,暂不提程序员的心理阴影面积,产品开发节奏可是会乱套。 以上是对近期测试工作的小总结,主要列出的是自己经常踩的坑。由于经验尚浅,肯定有许多方面写的不够到位,请大家多多指教,我会虚心学习哒~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