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食材从“离岸——到岸”,存在着厂家、生产商、代理商、出口商、品牌商等多重角色,供应链条长且无序。处在链条下游的餐厅进口需求,被淹没在了运营效率低下的链条之中,无法快速上新、无法以销定采。
成立于2015年的“食务链”,专注于跨境食材细分市场,提供多样化的食材需求。CEO张颂告诉36氪,将食材从国外进口到国内,渠道并不如想象中通畅。一来,中国的餐饮是非标准化的,很难快速在短时间内找到餐厅消化掉进口食材;二来和政策相关,清关、购外汇、报检报关、结税、核算等各个环节是独立分工的,非一站式的解决方案。 从过往中国市场的需求来看,海鲜进口是“期货的生意”,在买进卖出之间需要信息的判断和预测。由于信息不通畅,会造成库存积压或库存不足带来的价格涨跌;另一方面,缺乏平台将订单集成起来规模化采购,难以降低采购成本。即使厘清了买卖两端的信息需求,还存在进出口条例标准不一致的问题,如果在条款的标准上处理不善,将造成货物的延期。 “食务链”的品类以海鲜和牛羊肉为主,海鲜又分为活鲜和冻品,其中活鲜约占到60%。在运营模式上,食务链的价值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解决商品的同质化,提供多样化的品类选择。“食务链”在海外设有BD团队,长尾+爆款相结合,一周至少上新两个品类。 其二,在品类的选择上,能够快速收集餐厅需求,对接海外的厂家,再通过快速的信息匹配,将货物流转的时间缩短一半以上。 其三,将有可能出现的风险前全部置前,比如通过信息化解决进出口条例标准不一的问题,在系统中录入各个国家的出口标准和中国的进口标准,并根据税率、政策的调整而实时更新。 其四,将餐饮供应商的订单集中采购,获取较低的采购价格;同时提供报关报检、购外汇、结算、仓储、分拣、物流等一系列深度服务。 “食务链”服务的B端,是批量采购的餐厅供应商或进口商,而非直接到餐厅。张颂表示,这是因为餐厅的需求过于个性化,需要的不是同一个品类,而是同时满足几百个SKU,大量存货会产生库存,而当前食务链通过以销定采的方式,不需要存货。此外,从牧场——终端消费者的链条中,食务链做的是从离岸——到岸的这一段,将大部分品类的差价让利给上下游,收取服务费,同时提供金融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活鲜是所有品类中最难做的品类,要求48小时内必须到港,离岸之后4小时内全部处理完;而食务链的活鲜比例占到60%,能够做到2小时内完成分拣。张颂表示,华东地区六七个品类的活鲜,食务链已经做到30%-40%的份额。这其中有一些小技巧,比包装上的改良,用柔软度和松散度更好的木屑包装,将损耗控制在0.5%。 食务链团队60人,已获得三轮融资。2015年9月获黑马资本的500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2015年12月获长石资本的数千万人民币A轮融资;2016年10月获启赋资本、长石资本、琢石投资的5000万A+轮融资。 根据团队提供的数据,目前平台有100-200个SKU,有1000多个供应商,45天内周转,月销售流水近2亿人民币,已实现盈亏平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