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0年出生已是中年”的界定让互联网圈从业者哀鸿遍野,这一据说来自联合国的权威划分,让本就信奉“年轻有理、年老痴呆”的互联网圈鄙视链更加重了它的分量。 “硅谷已经成为全美年龄歧视最为严重的地方。”美国《新共和》杂志曾在去年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美国科技行业的从业者普遍从26岁就开始寻求整容手术的帮助。 “如果你想继续在这个行业工作,那最好跟上形势,而且要看上去尽可能年轻一点,毕竟这个行业的很多人都只有20多岁。” 圣何塞是一名软件工程师,他在一家芯片制造商工作了7年后遭到解雇。 为了继续找工作,他做了整容手术去掉了眼袋和黑眼圈,穿更显年轻的衣服,刷最时新的App和网站以便紧跟年轻人的潮流,并琢磨如何取悦比自己小很多的面试官来为自己下半辈子的饭碗做打算。 从大洋彼岸刮过来的这股年龄歧视风,吹到国内互联网界后,显得更加严重。更新鲜的想法、更能加班熬夜的体力和更“便宜”的价格,令互联网大龄从业者纷纷落入惊弓之鸟的境地。 创投圈的境况也同样糟糕。近年来,尽管以“超级课程表”余佳文、“空空狐”余小丹为代表的一些所谓90后创业者相继被戳穿“皇帝新装”,迅速跌落神坛,沦为闹剧,然而,一次次融到资的“事实”也确实印证了投资圈浮夸风气的存在。 近年来投资圈有个愈演愈烈的趋势,就是对投资对象的年龄歧视越来越严重,甚至有些机构有不投80后、70后的创业者的“潜规则”存在。究其原因,想要用年龄与经验成就的巨大“反差”进行炒作的心态,成为重要因素。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因为早早就扎进投机主义盛行的创投圈,王凯歆失去的不仅仅是良好的心态,更可怕的是滑向更无底线、更投机的创业人生,这种所谓“连续”创业的“瘾士”,最终也许会因投机获得财富,毁掉的,却是一个时代的创业精神。 全球顶级孵化器YC的创始人、有“创业教母”之称的Jessica Livingston曾指出成为一家独角兽公司的9大必备条件,其中一条就是“要有正确的动机”。这不仅适用于想成为“独角兽”的创业公司,更应该成为每一家创业公司和每位创始人在创业之前就必须具备的信念。 不得不提到的是,就在王凯歆再次跳出来自吹自擂的时候,吃瓜群众可能已经忘了,她那家号称曾让她月入几十万的“神奇百货”网站,早已被停止访问,连让她一夜成名的电视节目《我是独角兽》也早已停播。 王凯歆和投资人朱波之间从微妙尴尬的言辞上升到撕X大战的历程,或许早就被健忘的公众消费完毕,扔在一边。然而面对人去楼空的“神奇百货”,再看看故技重施的大健康项目,或许只有门口维权的前员工才会深切感叹,这个连代购都算不上的商业模式,当年怎么会在一夜之间敛财无数,这一现象背后的共谋者,到底是谁? 短短两年时间,创业是如何“毁掉”了一个18岁少女,谁又应该对这些低龄创业者的变异负责?在浮躁的投资圈,王凯歆已经失去了信用。这次,她把矛头对准了“平民”,但愿市场和规则能给她一个巨大教训,让她清醒清醒。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