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表示,证监会将发布修订后的发行审核委员会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其中包括:合并主板发审委和创业板发审委,专职委员数量由60名增加到66名。 修订后的《办法》主要包括十方面内容: ①增加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宗旨; ②强化发审委选聘工作,设立遴选委员会; ③增加对发行审核工作进行监察的审核安排; ④完善限制发审委委员买卖股票制度; ⑤将主板发审委、创业板发审委合并; ⑥考虑增加专职委员人数,委员数量由60名增加到66名; ⑦减少委员任职期限,由此前最高连任三届改为两届; ⑧完善发审委委员任职条件; ⑨明确推荐委员单位责任; ⑩增加对违法违规委员公开谴责的方式。 合并发审委是大势所趋 一石激起千层浪。对此,兴业证券保荐代表人李斌、国信证券保荐代表人孟繁龙都表示合并发审委是大势所趋,此举有利于统一审核理念。因为目前主板和创业板两个市场并不存在实质性差异,界限比较模糊,审核标准不存在天壤之别。 东北证券山东分公司总经理张可亮进一步解释称,IPO审核主要关注三个方面:法律、财务和成长性。 其中法律层面体现在历史沿革和企业经营的合法合规性;财务层面体现为公司业绩财务数据的真实性;成长性体现为公司所处行业以及公司业务,技术在行业中的竞争力。 不管是主板还是创业板,上述三个方面的审核标准都是一样的,两个市场的不同之处体现在: 1、创业板上市企业所处的行业必须是国家鼓励扶持新兴产业,而主板不需要。 2、创业板对利润要求较低,目前掌握的标准是挂牌前一年净利润达到3000万左右即可,但同时要求三年报告期内有较高的成长性;而主板中小板之前的要求是四五千万元左右,对成长性要求并不高。 也就是说,任何一个板块的发审委委员都可以胜任对方板块的发审工作,两个发审委合并没有技术上的难度,属于大势所趋。 中小板、创业板成长性差异小 多位保代都谈到目前主板和创业板两个市场的界限比较模糊,不存在实质性差异。张可亮透露近几年中小板和创业板的上市企业规模、成长性日渐趋同。 2015年1月1日至今,135家企业登陆中小板,249家登陆创业板。 可以看出,中小板和创业板企业在营收、盈利规模上存在不小的差异;但两个市场在成长性方面差异很小,其中归母净利润增速中位数的差异仅为0.1%。 行业分布是中小板、创业板近三年上市企业差异较大的方面。 虽然两个市场的制造业上市企业都占据大多数,但无疑创业板更欢迎高新技术企业。249家创业板上市企业中,TMT行业有44家,占比17.67%;135家中小板上市企业中仅2家属于TMT行业,占比仅为1.48%。 IPO审核效率或将提高 对于发审委合并的消息,多名市场人士还提到此举有利于提高证监会的审核效率。 孟繁龙表示这可以视为证监会内部一项减员增效的举措;张可亮认为之前的两套制度两套人马本身就属于重复建设。东北证券研究中心总监付立春指出合并是为了更好进行梳理,有利于更有效地推进资本市场体系完善,去除分设主板和创业板发审冗余、重复的状态。 那么合并发审委对市场有何影响? 招商证券执行董事、保代朱权炼表示,以往创业板发审委审核比较细、主板相对比较宽松,合并之后整个监管风格应该会更加严格,同时合并发审委将增加人员的调配,预计IPO审核速度、效率将提高。 券商IPO资深专家“投行老范”认为,合并有利有弊,利的是证监会审核速度将提高,企业排队IPO时间预计会加快;不利的方面体现在未来创业板的审核标准或将与主板靠近,这将提高申请创业板上市的公司的进入门槛,审核将更加严格,同时企业估值也将与主板靠拢,创业板整体估值将下降。 付立春则表示,对企业而言,上市标准将更加统一、明确,审核更加高效。 合并发审委不免让人联想到注册制,菁财资本创始合伙人葛贤通(K先生)认为,大的注册制改革方向不会变,只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一次合并发审委就是其中一个环节。不过,“投行老范”预计注册制短时间内难产。 2009年10月30日,中国创业板正式开板,其目的主要是扶持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成长性企业,为风险投资和创投企业建立正常的退出机制,为自主创新国家战略提供融资平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