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极大的增强了流畅的感觉,毕竟在当前页卡住与在下一页卡住是两种不同的感受。网络异常的情况下,用户点击触发操作,若一直停留在当前页面没有变化,很容易产生烦躁的负面情绪;而跳转到下一页加载,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负面情绪,因为在用户发出指令的同时,应用的页面就发生了跳转,让用户看到了操作带来的变化,只是因为网络差没有尽快的加载成功而已。 3.1.整体加载 定义:一次性加载完所有的内容后,再展示给用户。 场景:适用于页面的内容较为单一的情况,同时在H5页面中大多采用这种加载方式。 作用:保证了内容的整体性,能系统性的阅读所有内容。 缺点:等待感显得比较强烈,超过3S容易使用户产生焦虑的情绪。因此,在地铁等信号不好的地方使用手机网页获取内容的体验是比较差的。 表现形式:如下图所示,APP的加载过程通常使用能强化品牌效果的趣味动画,或者简单的循环加载、菊花加载样式,但趣味性动画的设计更能吸引用户,减轻用户等待时的焦虑感。H5页面通常使用进度条来表示加载的进度。
3.2.分步加载 分步加载即先加载文字,再加载图片。页面通过整体加载的方式将文字加载成功后,再使用分步加载的方式来呈现页面的内容,即呈现文字内容和图片占位符,再加载图片。这样做是为了减短整体加载的时间,让内容尽快呈现,减少用户的等待时间。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经常要对多种加载策略进行搭配使用,以达到更好的用户体验。 定义:根据页面上的资源类型进行先后加载,优先加载占网络资源较小的文字,图片在加载过程中使用占位符,直到图片加载成功。文字→图片→视频→其他资源。 场景:适用于图文内容交织的页面,如新闻列表页面、详情页面等。许多应用的首页都有大量的图文内容,就适合用这种加载方式。 作用:可以让用户快速地了解界面信息布局及阅读内容。 缺点:开始的瞬间可能会丢失掉重要的关键信息,用户初次感知可能会认为产品出现问题了。 表现形式:如下图所示的图文列表、内容详情页面,先加载文字,图片加载过程中使用占位符填充位置,占位符一般使用灰框显示,或在灰框内加入品牌标识,强化品牌效果。
加载占位符(Skeleton Screen ):加载占位符是分步加载的另一种形式,即先加载页面的框架,然后再加载框架里的内容。这种形式所展示的是内容的大概轮廓,用于内容框架固定的页面,若页面可能出现空数据也不宜使用,需保证最后呈现的内容与展示的框架大致相符。如下图所示,Facebook、简书等采用了这种加载方式。加载占位符的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配合分步加载、分屏、分页等加载方式,可达到更佳的效果。
3.3.分屏加载 分屏加载又称延迟加载或懒加载。 定义:先加载框架和文字,再加载第一屏的数据,向下滚动到哪里加载到哪里。 场景:适用于多屏且图片资源较多的页面,如电商应用商品展示页面。 作用:仅加载当前视窗内的图片,页面加载速度快,可以减轻服务器的压力,节约流量,用户体验好。 缺点:也许会丢失重要的关键信息,无法建立信息获取的闭环。 表现形式:如下图所示,淘宝的商品展示页面,只加载首屏的图片,页面上滑时,下方图片进入视窗,显示占位符,加载完成后显示商品图片。
3.4.分页加载 定义:展示列表数据时,例如默认展示20条,滚动到最后的时候,自动再加载20条或者手动点击加载。 场景:适用于长列表、商品列表、咨询列表或瀑布流。 作用:避免一次性加载大量数据造成的体验不佳,用户可以有选择的一直向下滚动,不需要手动点击下一页。 缺点:把用户带入无尽浏览的模式,没有尽头,用户容易迷失,不方便快速索引定位到某一内容。 表现形式:如下图所示,分页加载分为手动点击加载和自动加载两种形式。
3.5.预加载 预加载与分屏加载相反,就是提前加载的意思。 定义:提前加载数据,当用户需要查看时可以直接从本地缓存中渲染。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