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下午2点40左右,朋友圈突然刷了一波华语流行天王周杰伦的经典老歌。当然,分享并没什特别,特别的是,这些歌曲的分享来源显示是虾米音乐。 而事实上,杰威尔本是腾讯音乐娱乐集团(以下简称TME)的独家版权,难道独家版权就此放开了?音乐先声经过一番搜索验证,不得不感叹:活久见。 当然,TME和阿里音乐两方目前都还没有正式官宣,但两家达成版权转授权的事已经是板上钉钉了。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今天两家达成以前的版权格局。
可以看到,自从2015年“最严版权令”引发版权大战以来,市面上的音乐版权被快速地整合到了这几家音乐平台。一方面,高效地完成了国内音频音乐市场的正版化,行业集中度大大提高;另一方面,版权价格水涨船高,唱片公司翻身做主人,成了音乐市场中最具话语权的一方。 而“独家”之后最为大众诟病的就是:用户不得不下载2到3个音乐APP,才能满足听歌需求。 其实,“多APP”同时使用的情况并没有到让人无法接受的程度。打个比方,订外卖可以用饿了么,也可以同时用美团外卖,并不会产生什么实质性的选择困难。只是听歌已经成为人们的主要休闲娱乐方式之一,且相对来说是高频需求,这一影响便被媒体和网友放大了。 但在今天以后,这个小“bug”也被解决了。
据音乐先声统计,在TME与阿里音乐的版权互换之后,虾米音乐获得了包括环球音乐、华纳音乐、索尼音乐等三大唱片的欧美版权,杰威尔、林暐哲音乐社、福茂唱片、时代峻峰等华语版权,YG、CUBE等日韩版权;而TME旗下的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也如愿以偿地拿到了缺失已久的滚石音乐、相信音乐、华研音乐等华语版权,以及BMG的欧美版权(也有部分华语版权)和SM的日韩版权。 虽然网易云的独家版权问题尚未解决,但腾讯音乐和阿里音乐的“破冰” 合作,正式宣告持续了两年多的独家版权时代就此终结。 从此以后,你既可以在QQ音乐听到李宗盛、五月天、少女时代、EXO,也可以在虾米音乐听到周杰伦、苏打绿、Bigbang、金泫雅了。
也许有人会疑惑,为什么各家辛辛苦苦花大价钱抢来的“独家”就这么拱手于人?音乐先声猜测,一方面跟版权方的分销需求有关,还有可能跟与国内的政策导向有关。由于尚未得到确认,此处不做展开。 音乐平台竞争将更考验“软实力” 可以看到,无论是TME、阿里音乐、网易云音乐还是百度音乐,这些能坚持到最后的大玩家,背后都站着不差钱的大集团。当独家版权不再成为音乐平台的硬门槛,品牌营销、产品功能优化和新业务的商业探索等“软实力”竞争便成为各家比拼的新战场。 其实,在这次的版权互换合作之前,这一切便已经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首先,我们来看品牌营销。这一块应该今年下半年各大平台的新战场,意在凸显自己的品牌属性,增强用户的品牌认知。
6月底,QQ音乐借着12周年在三里屯搭建了品牌快闪店,将“陪你听全世界”具象化,后又与优衣库跨界合作推出了“衣·乐人生”,将音乐融入生活场景中;也是6月,酷狗音乐在《变形金刚5》做了大手笔的成功植入,接着又搞了北京、广州公交站牌的“就是歌多”,强势刷了眼球;而网易云音乐在上半年推出“乐评专列”成为以“小博大”的教科书级营销案例后,在8月份和农夫山泉宣布达成合作,将30条精选乐评印在4亿瓶农夫山泉饮用天然水瓶身,流动的“乐瓶”同样取得了不错的口碑。 其次,是产品功能的进一步完善。今年,各大音乐平台都对APP进行了多次重要改版,趋势就是APP变得越来越“重”了。 其中,最明显也最大胆的便是6月份QQ音乐在7.5版本中上线了“音乐号”功能,有意将“发现版块”打造成粉丝、音乐人、乐评人、媒体人的音乐内容社区;而8月份,虾米音乐也上线了自己的泛音乐资讯聚合平台“虾米头条”,并新增了“动态”和“开趴”功能,进一步向音乐社交方向拓展;网易云音乐在去年上线UGC音乐专栏后,在今年3月将首页新增“精选专栏”入口、支持专栏分类、新增文章“收藏”,将音乐专栏正式从“幕后”推向“台前”。
最后,新业务的商业探索成为了各大平台的重中之重。在版权正版化后,为了进一步推动音乐变现,各家都在持续努力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