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从来不缺乏变化,我们设计产品所用的方法,也一直在变化,有些常规的设计方法,已经被革新。也许,我们该思考一下,一些老的方法,在现在,是否能被更好的替代。
小细节,有的方法,已经被革新了
以前,我们在设计注册功能时,通常需要进行二次密码输入的确认,就像左图一样。 通过用户的二次密码输入,能够有效的帮助用户进行记忆,同时,也避免误操作带来的错误密码。 最根本的价值,在于希望这个账号是有效的。 我们判断账号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注册成功或者失败,而是判断这个账号能够被持续使用。 若是误操作导致设定的密码与期望密码不一致,这就会导致该账号无法被持续使用,是无效的账号。 若是用户遗忘了密码,未将密码记忆住,也等同于账号无法被持续使用,属于无效的账号。 尽管我们可以通过密码找回机制,来让无效账号变得有效,但在曾经的互联网环境里,密码找回机制是不完善的。最核心的原因在于漏斗效应,旧的账号体系和找回密码体系并不相同。 人们往往会设置一个个性化的账号,或者被分配一个唯一的身份ID,而在账号安全的功能里再单独设置一个手机号码,或者邮箱号码。 事实上,只有少部分用户,会在注册后,立即进行账号安全设置。 新方法,正在替代旧方法。我们现在设计注册功能,是否还是设计了二次密码输入呢? 环境在改变,方法也在改变。越来越多的产品,注册时,不再需要二次密码输入了。也就变成了,右图的设计方法,去掉了“确认密码”这一个步骤。 因为,互联网的环境改变了。 无效账号的问题,从根本上被解决了 现在的账号是什么样的呢? 除了QQ依然是系统生成的唯一身份ID,大部分的产品都采用了手机号码和邮箱作为账号的机制,甚至,手机号码作为账号的数量远超过邮箱作为账号的数量。这表示,账号机制和绑定机制进行了某种程度的契合,不再是独立的两个环节了。 漏斗也就由此打破了。 即使用户输入了错误的密码,都可以通过账号本身进行密码找回的服务。这就让所有的账号,都变成了可持续使用的账号。由此带来的最直接的环境变化,在于某一个问题的严重度降低了。 也就是:错误的密码输入,变得不那么严重了。 另一个环境变化,登录,不再那么高频了。 账号有效性的问题得到了根本的解决,是导致注册设置密码方法革新的因素之一。 除此之外,还存在另一个核心影响因素:登录,不再那么高频了。 移动互联网是基于私有物品的一种互联网载体,手机从属于个人的。这表示,每一台设备,所面对的账号大部分都是单一的。互联网早期, 主流坏境还是以网吧为主,需要主要考虑一台设备,对应多个账号的问题。环境带来的改变,最直接的表现形式:自动登录。当互联网环境从公有设备逐渐转变为私有设备时,自动登录,比我们想象的更快的被普及。 几乎所有的有账号体系的移动端产品,都会包含自动登录的功能。 我有位朋友,他的手机已经用了两年了,从最开始安装微信以后,几乎没有进行过账号退出。 除了几次微信的大更新,强行退出了账号以外,他的微信始终是登录着的。 这表示,两年的时间里,从未主动使用过“登录”功能。 或许,他的情况比较极端了,但我们也可以回顾一下己身,一年的时间里,进行过几次微信“登录”的操作呢。 密码,是仅在登录环节被使用的一种功能设定,而在登录变得低频的同时,密码本身就变得不重要了。 自动登录,让用户即使遗忘了密码,也不太严肃了,忘了也就忘了吧,因为系统会帮你记忆下来,系统会帮你进行登录操作。 你瞧。输入错误的密码,可以通过账号直接找回。遗忘密码,看似严重,但系统会帮你进行自动登录。 即使 ,到了不得不手动登录时,仍然可以通过账号进行找回。用户也不需要记忆账号,只需要记住自己的手机号码或者邮箱号码,这并不难不是吗? 这也是我们逐渐舍弃了“确认密码”的原因。 不做二次密码输入,是因为在现在的环境里,这样的需求并不是那么严肃,他的必要性越来越低了。 环境在改变,原本必要的需求,现在也许不那么需要了。 环境的改变,导致需求的改变,那我们所采用的方法也需要进行对应的调整。 新的方法 除了取消二次密码确认的设计,还有其他的一些替代方法,尽管不是那么流行,但我们也可以了解,并分析一下。 验证码登录 这个方法不仅取消了“确认密码”的设计,即使是密码本身,也被验证码替代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