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公认的首位伟大的精神分析女权主义者,与阿德勒、荣格、兰克、弗洛姆齐名的西方当代新精神分析学派主要代表霍妮在她的《爱情心理学》中提到,男人、女人在择偶过程中普遍存在长择、短择策略。对于男人来说短择策略是短暂的、火热的,不伴随承诺和后代抚养的感情(也就是原始的性冲动驱使)。 长择策略是一种细水长流的,伴随婚姻承诺和对后代进行抚养的爱,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提到的“负责任”。男性短择的话,会更侧重于对身材的要求,长择则更加偏向于对容貌的要求。有意思的是,女性会稍有不同,只要女性不过分纠缠,很容易获得比现有伴侣更优秀的基因,因为十分出色的男人通常是愿意和一个普通女子发生关系的。在不要求长择的情况下,可以用短择来换取比自己所匹配的正常伴侣更好的伴侣。还有一点要强调的是,据美国《生命科学》报道,多数女性短择的需求没有男性那么强。 为什么会有两种择偶策略?单纯采取短择的男性,容易因为女性难以独立抚养后代而导致基因灭绝,而单纯采取长择的男人,容易因为相处对象的“不忠诚”导致基因灭绝(这个很严重,《权利的游戏》的劳勃国王就差点因为瑟曦的“不忠诚”导致基因灭绝,江山后代无人)。在这方面,女性其实也差不多。 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两种择偶策略为什么对社交中的男女匹配有着重大的影响呢?因为这两种策略在人类选择对象时候是有很大差别的,而陌生人社交产品基本上有明显的短择、长择策略倾向,比如陌陌这款产品上,短择策略的用户就比较多,而百合上则是长择策略的用户占主导。 我想现在我们可能会更加清楚为什么男性在陌陌等其他社交产品里面,虽会普遍广撒网式地到处和异性聊天而鲜有成功,主要是因为男性的短择标准相对而言比较低,女性的短择标准相对而言比较高(当然也不是没有限度,在如今美化工具如此厉害的情况,仍然p不出拿得出手的照片,我只能建议咱要不先换个地方,比如我们可以去雅致的社交场合聊一聊心灵?) 如果对社交产品的用户进行分层,不同层级用户之间的需求是有天然的错位的,这种错位在一定程度内,可能还会对层级之间的用户起到一定激励作用,从而形成良性闭环,但是这个闭环是有承载力的。我们可以据此来解释下陌陌早期的用户金字塔结构: 金字塔底层的是多数的普通用户; 中间则有着优质的女性用户(在社交上,优质的女性用户是非常难得的,“ 1 个优质的女性用户可以带来 7 个男性用户”); 顶层的用户则是一些大V、高富帅等。 金字塔已经搭建好,这时候的金字塔结构是相当稳定的,它内在的生态是平衡的。所有底层的普通用户会不断地去搭讪和追捧中间的女性用户,满足了她们的希望得到更多认可的愿望。而中间的女性用户又可以筛选出顶层的高富帅,相当于绩优股的角色。顶层的用户又会发现,其实很多高颜值、好身材的女性就在身边。至于后来这个结构难以支撑,则主要是因为上面提到的大量慕名来的底层普通用户太过泛滥,超出了金字塔本身的承载量,从而影响了整个结构的生态平衡。 3.陌生人社交行为中存在的现象——自我认知具有盲目性 男女匹配出现问题,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部分用户不能充分地认识自己。优质资源都是稀缺的,通俗点讲,如果男性用户都想要白富美,女性用户都想要高富帅,那注定大多数人收获到的只能是挫败。 《爱情心理学》中还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婚恋市场价值(也称伴侣价值MateValue,简称MV),MV简单用一个公式表示是:MV=受欢迎程度/需求度*伴侣选择权,有兴趣可以自己细看。具体而言,衡量一位男性的MV,主要看年龄、身高、长相、财富、智商、性能力和长期承诺,衡量一位女性的MV,主要看年龄、长相、身高、罩杯、体重、学历、性格、家庭环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