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直播行业的起步和高峰期,作为业内头部IP之一的映客也随着整个行业的热潮褪去前景暗淡下来,没有抵过资本的力量,今年年中创始团队将绝大部分的股份卖给了宣亚。创始团队安全上岸了,但被宣亚接手后的映客,仍然要面对整个行业不断的震荡调整和来自竞品们的前后夹击,以及更加巨大的盈利压力。 盈利压力扩大 宣亚收购映客是通过举债达成的交易。财报显示,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宣亚国际账上的货币资金(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只有3.33亿,而去年9月映客的估值就已经达到了70亿。要控股映客最起码需要35亿现金。差额部分,宣亚通过向社会增发股票筹集了2.5亿元,最终达成了交易。 收购了映客之后,宣亚首先要面对的就是映客的盈利问题。作为上市公司,宣亚的业绩是需要向社会和股民们交代的,要知道,A股是有ST退市机制的,连续3年亏损就会被被加入退市预警名单。如果购买的资产,是不能产生正向收益,还需要依靠不听输血才能生存的项目,最先跳起来的就是一直支持宣亚的股民们了。所以对于映客的盈利预期,应该是会给宣亚带来一定压力的。特别是作为映客这样的轻资产标的,在资产评估的时候,值钱的就是它的赚钱能力,收购之前,宣亚应该也设置了对于未来一定时间内的盈利预期。 虽然映客方面一直对外强调,它是一家在创业第一年就实现了盈利的公司——根据昆仑万维的公告,2015年映客总收入为3048.36万元,净利润为167.28万元。不过在换了东家,以及整个市场头部竞争加剧的情况下,映客是否能够继续实现正向盈利,能不能够达成宣亚对其业绩的预期,还未可知。 这样的未知,也会带来映客在整体运营以及市场竞争上的压力。经过一段时间的不断洗牌,整个直播行业能够存活并且坚持到现在的,都不是泛泛之辈,各个平台之间也互相形成了一定的制衡,想要突围获得更多的流量和用户支持,并不是简单的事。 凶猛的竞对们 直播行业在鼎盛期的竞争之激烈,百团大战、千播大战的盛况相信大家都不会忘记。经过几轮行业洗牌之后,内容不过关,资本不够雄厚,定位不准确的直播平台逐渐被淘汰,逐渐剩下了两大类直播平台,一类是泛娱乐直播平台,一类是游戏垂直直播平台。 映客就是泛娱乐直播平台的典型,和它同类型的直接竞争对手就有同样实力不差的花椒和一直播。Trustdata年初发布的《2016年移动直播行业分析报告》披露数据显示,2016年,花椒、映客、一直播等三大泛娱乐移动直播平台总使用时长占比超八成。头部直播APP之间的竞争在今年更加白热化。 特别是泛娱乐直播平台们,在今年对内容、产品和运营等方面的竞争更加深入。在内容方面,花椒直播宣布投入1亿元签约短视频达人,后续还会拿出30亿元补贴优质PGC和UGC内容;同时,花椒在PGC内容、户外与游戏直播上不断发力,上线首档汽车音乐脱口秀栏目《卡拉偶客》直播版;在新版本中增加了开趴和视频交友功能,扩大自身对于用户注意力霸占的影响力。这些改变也为平台带来了大量的流水。天鸽互动的数据显示,花椒直播的月流水已达3亿元人民币,一年流水超30亿。 一直播在今年也继续走明星路线,通过不断邀约各类明星来自己平台直播,马伊琍、陈坤、盛一伦等当红明星,带来了不少流量,加上微博等渠道的引流,转化非常可观。这些竞对们也为映客增加了不少的压力。今年以来,为了在内容上应对花椒、一直播等竞对的攻势,拉开各平台之间的内容区分,映客推出了两款直播主播选秀赛事,男主播、女主播的造星活动+PK赛,也吸引了大量的用户围观。 为了在直播之外寻找新的突围方向和增长点,映客提出了去直播化的转型,转向了“新娱乐”战略,重视娱乐内容的生产能力,平台造星选修,以及《映客有说唱》等内容,都是映客向娱乐业务发展的尝试。映客的内容生产,加上宣亚自身有的业内资源整合和推广优势,算是一个比较正确结合双方优势的发展方向。不过,目前来看,前三之间的差距并没有非常悬殊。 在花椒以及一直播的凶猛攻势之外,第二梯队的斗鱼、熊猫等平台也在发力。为了和头部APP们竞争,斗鱼、熊猫等游戏垂直直播平台今年陆续宣布杀入泛娱乐领域,增加游戏直播以外的秀场、娱乐、综艺等内容,想要通过扩充赛道增加平台内容,来获取更多的流量和用户停留时长。艾媒咨询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中国在线直播用户在选择直播平台时,“优质主播量多”、“可选择内容丰富”、“平台内容质量高”是其做出选择的首要影响因素。这也预示着,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第一第二梯队的直播平台们在内容上的发力将会更加强劲。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