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那位做电商的朋友,就非常机智——他并没有花时间去解释什么是“崂山的杏”,而是直接把名字改了,从“崂山杏”变成了“水密杏”。 “崂山”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水蜜桃”大家总听说过,也都吃过的吧! 而且一提到“水蜜桃”,人们立马就能想到它甜蜜喷汁的口感——这样把产品(崂山杏)的优势特点也带出来了。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新产品”,无论是名字,slogan,文案甚至行为等,都可以尝试与人们熟悉的事物建立联系,从而快速建立认知。 包括上文提到的“创业者和投资人”,为什么他们这么热衷于谈论那些世人皆知的名人? 这在本质上,还是通过将自己与名人建立联系,从而让对方能快速了解自己——“哦,这个人(可能)具有与XX类似的品质或特征。”
2.给竞争对手定位 说回iPhone的发布会。 在乔布斯开始介绍iPhone的时候,他并没有直接介绍iPhone本身,而是先介绍了几款其他公司的手机。(也就是雷布斯口中“友商的产品”) 而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展示的这张图表:
大家都在谈“定位”,那什么叫做“定位”? 这就叫做定位! 我想,再也找不出比这张图更能体现定位理论精髓(之一)的例子了——通过给竞争对手确立一个位置(不智能,不易用),从而显示出自己的优势(智能,易用)。 如果用大白话来说,就是:“它们都是那样的,而我是这样的。” 需要注意的是:这张图的关键,并不是要画出一个坐标轴,而是要选对一个“赛场”。 乔布斯之所以选择“智能和易用”作为衡量手机的标准,是因为其他手机几乎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一点(或者这个标准并不是客观的)——这是“有”和“无”的差别。 而如果他选择了比如“屏幕大小”作为衡量的标准,那作用就会小得多,即使iPhone的屏幕的确大得多——这是“好”和“更好”的差别。 要想形成明确的心智定位,就必须与众不同,而不是做得更好,没人能记住第二个登上月球的人。 (PS,如果你真想记住,那我告诉你,他的名字叫奥尔德林) 历史上,通过“重新定位竞争对手”来获得成功的案例,也是数不胜数,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要数宝洁公司的Scope漱口液了。
Scope是一种全新的漱口液,相比于其他的漱口液,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味道比较好”。 而为了突出自己的优势,它只用了两个字,就彻底破坏了具有“去口臭之王”称号的李施德林(当时的领导品牌)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 “药味”。 然后一举夺得了市场第二的位置,几乎与李施德林平分秋色。 说到这,其实我一直在想: 加多宝一直宣称自己具有“防上火”的功能,但这个定位真的非常牢固吗?如果出一款新的饮品,继续主打“防上火”的功效,是否一定没戏呢? 大家都知道,不管是加多宝还是王老吉,它们的配方里都含有“白砂糖”,而且肯定放了不少,不然怎么会这么甜... 而一款新的“防上火”饮料,是否可以利用“加多宝们”的这一特点,将它们定位成“糖水”,然后针对性的打出口号——你真的以为,喝一罐糖水,就不怕上火了? (当然,这个方案能成功的前提之一是:人们对“防上火”的需求是真实存在的,而且很大) 3.其实道理都一样 其实,不管是“类比熟悉的事物”,还是“给竞争对手定位”,这在本质上其实都是类似的——利用人们「已有」的认知。 只不过,前者的意思是“我像XX一样好”,而后者是“我可不像YY一样差”。 如果一张图概括,那就是:
注:XX和YY都是「已有」的认知 那么,为什么说这两种方式,都非常有效呢? 这是因为,人类的大脑具有两个特征:1.储存空间小 2.压缩能力强 1)储存空间小 虽然大脑与电脑一样,都具有“储存信息”的功能,但与电脑相比,人类的大脑只能储存约1G的信息;而电脑则能轻松达到好几百个G。 这就意味着:我们无法向自己的大脑中,塞入太多「陌生」的信息。 比如上文提到的iPhone,37克饱和脂肪,崂山杏,Scope漱口水,对大部分人来说,这些都是陌生的信息。 2)超强的压缩&解压能力 IBM曾经用“红杉”超级计算机模拟过人类大脑的运算,想测试其速度。结果还是输给了正常人类的大脑,二者的速度相差了上千倍。 那么,为什么我们的大脑储存空间这么小,却能产生如此之快的运算速度呢? 这是因为:大脑具有超强的压缩能力——它可以把一张千万级像素的照片(比如肉眼看到的画面),压缩到只有几个字节的大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