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圈里摸爬滚打的年限越长,有时候你就越能感觉到无形之中,有许多看不见的东西在束缚着你的工作。其实影响着你的感觉的,就是「框架」。 我把这些框架分为「硬性框架」和「弹性框架」。硬性框架通常指代一些不可抗因素,类似于:公司濒临破产,你的产品是你的老婆等等,今天我们来一起聊一聊如何突破弹性框架,做好设计。 明确自身职能,具备全局观念 有的设计师时常会埋怨,自己在项目中没什么重要性,话语权太少,工作内容仅限于设计产出,像一个「美工」。实际上,UI 设计师自身的职能在现在的互联网环境中已经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界面产出,更重要的,是应该具备「全局观念」。 什么是全局观念?这个话题十分宽泛,总的来说,就是站在产品的层面上来思考设计,结合项目目标与资源、人员素质、技术可行性等多方面因素,提供最优的解决方案。这里以我自身工作经历举例。 我目前在某里负责小说 App 分类相关页的改版和优化。我接到一个「设计编辑推荐页」的需求。那么我接下来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去追波、Behance上搜寻相关参考,而是和 Leader 确定App 改版的决策进程,和产品确定既定需求的迭代周期。如果这两件事的执行时间线重合,则很有可能导致需求上线后短时间内迎来 App 的大改版,面临二次设计与开发。 那如果正好遇到这样的情况,设计师又该怎么办?我们在确定执行时间线重合的前提下,应快速推出过渡方案,运用组件和已有样式输出界面,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开发成本。如果设计师在完成需求的过程中不去顾虑项目大方向的进程,很有可能面临设计稿不断返工甚至被砍。 在互联网公司中,做「有效」的设计是第一大前提。在项目的不同时期中,设计扮演的角色也是不同的,比如在生命周期短暂的需求中,我们应寻求样式复用的可能性。在解决投入产出比较低的需求中不去占用太多的资源。如果项目的行业竞争压力过大,我们要配合产品和交互,不能让设计添乱。在创业背景下的项目,我们则要调用全身的艺术细胞,做出行业水准以上的设计。简单来说,好的设计,是具备策略性的。
关注项目进程,往前走一步 设计师通常在对接需求,排期时只把日期排到设计环节结束那一天,认为自己的职责在「Deadline」那天就结束了。对于后期的走查情况,需求的分版提测,测试中的 Bug 模态并不太关注。那么带来结果就是,需求的上线版面与设计稿有很大出入,出现上线后报一堆Bug ,直接delay到整个项目进程。 设计师在项目中的作用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自己的设计产出,我们在交付设计稿后需要关注项目的进程,例如开发对于设计稿的还原度,代码编写过程中是否有难点,测试追踪到产品缺陷或者出现其他外部因素辐射时,该如何快速给出Plan B,上线前灰度测试中出现问题是否被良好的解决等等。 做到这些需要付出额外的时间和精力,但它的好处是长久的,设计师一方面能展现自己设计背后的思考,一方面就能在协作过程争取更多的话语权,提升自己做设计决策的说服力。UI设计师与团队其他成员在产品层面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往前走一步,了解各自职能的核心意义,各施所长,融会贯通,互相理解,减少分歧,一起合力完成工作,这是一种趋势,更是一个优秀团队所应该具备的人才素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