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网易,后有千聊,线上分销课为何能轮番刷屏? 千聊一场事先张扬的课程在一个小时里遭遇冰火两重天。上线不到一个小时,先是朋友圈一片红地刷屏,之后形势急转直下,课程链接被封,甚至App也被App Store下架。
目前具体原因不详,但结合微信相关规则来看,疑似与诱导分享有关。而App Store下架,则可能与未缴纳“过路费”有关。据App Store规定,虚拟商品在iOS内的销售,苹果要抽成30%。 抛开千聊课程被封的负面影响,在荔枝微课操盘的网易开年营销大课现象级刷屏的带动下,知识付费相关从业者无不希望自己能够复制刷屏盛举。毕竟在流量越来越昂贵的当下,成功的刷屏对资金有限的创业者来说,是低成本撬动大范围用户的唯一手段。 而各个平台的个人分销分成模式,则提供了简便易行的现成工具。半是诚意推荐,半是利益驱使,曾经反感“微商”的我们,也在不知不觉中加入了“微商”的行列。 以下内容为约稿,所述观点不代表新榜观点或立场。作者罗崇杰。
1月17日,网易2018开年大课能够在朋友圈刷屏,将网易和传销产生关系,如此巨大的公关危机,想必也是网易集团的公关层面没想到的事情了。 开年,就遇到了这么一遭。 对于网易集团的公关部门来说,这或许是件麻烦事;但对于知识经济这个行业,这或许是件好事。 刷屏课程, 险些成为危机公关? 1月16日深夜,网易开年线上大课内测上线:海报红色的喜庆、二级分销机制的设置、KOL的调动... 本以为预期卖掉几万份的课程,满打满算还没到12个小时,课程报名就远远超过了10万份。 朋友圈刷屏了... 陆陆续续,我们看到一些文章评论:这次事件的营销手段与传销有一定相似度; 随后,微信屏蔽了课程直播平台荔枝微课的链接,一时间大家都在讨论:花了的钱,不会就泡汤了吧; 此时的网易公关,或许才意识到,市面上的舆论可能背后有人炒作,开始进入危机公关。
再过一小时,链接可以用了,又挂了;网易课程的负面消息也得到了控制... 一直到课程开始之前,课程链接生效了;关于网易课程干货度高、可学性强等正面评论层出不穷,截止到现在,我们看到数据显示16万+人正在学习。
2017年到现在,刷屏现象不少, 但是用户是利益中心的却很少。 腾讯公益的小朋友画廊:我们愿意将公益分享,并且为其买单; 网易一系列juliaH5:职场上的KPI,我们感同身受; 十三邀,马东和许知远的尬聊:一个偏见者如何看这个娱乐至上的社会...
不同的是,这次课程刷屏,我们是切身受益者。我们能够实实在在看到自己账户收益,60%的一级分销提成、30%的二级分销提成... 我也将课程海报发到朋友圈,短短时间内获得了超过100元的佣金;即使将已发至朋友圈的海报删除,微信账户上依旧有课程分成陆续进账。
不明觉厉的同学可能会问,这是传销么?其实不是。 传销和分销如何区别,看的是销售层级。超过并且包括3层,就被判为传销。 我们可以通过百科得知,根据著名的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的定义,分销渠道又或者叫营销渠道,是指某种商品或服务从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的过程中,取得这种商品、服务所有权帮助所有权转移所有企业和个人。但是,它不包括供应商、辅助商等。
为何被封?这是因为舆论导向,行业的意见领袖发声,让微信不得不重视起来。为了减少舆论的传播,微信也是出此下策,先封一段时间。 这次活动,我们看到网易课程即使刷屏,但还只是运营圈层内,或者互联网圈层内的狂欢。 当问及身边传统工作者(诸如机械行业、建筑行业),即使是传统媒体从业人员,问答也极其统一,未曾听闻。 所以,越来越多的平台机构开始猜测刷屏的本质,是不是运营用户的原因,是不是分销机制的原因,或者是不是品牌赋能的原因? 大家都忽略了课程内容本身的价值。 大部分机构在当下,就想复制网易刷屏课程,朋友圈终究没有任何动静。 与其说蠢蠢欲动,不如说蠢蠢动不起来。 不因二级分销刷屏, 人人开始变成微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