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认为,现阶段人工智能的科学家创业非常的困难,需要大量的数据、技术、人才,但这些都被大公司牢牢掌控着。 从阿尔法狗赢战围棋冠军开始,沉睡了若干年的人工智能开始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焕发生机。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发力AI,去年更是成为引爆流行的AI元年。这其中,除了有BAT这样的巨头大刀阔斧地发力布局外,也有许多中小公司入场AI试图分一杯羹。 然而,AI繁荣背后,却也需要保持冷静。在元年即出现泡沫,是人工智能热潮背后需要认清的事实。统计数据显示,90%的创业公司都会在前3年死掉。风口浪尖的AI领域创业公司,也许生存环境更不乐观。 创业公司抱大公司“大腿”,往往被认为是另外一种创业失败,然而对于AI创业公司而言却不尽然。李开复接受采访时指出,任何人工智能创业者都需要使用数据,需要有好的算法,而这些数据与算法往往掌握在大公司手中,创业公司靠自身积累远远不够。这时候投身大公司更多的是一种双赢。 AI创业公司避免死亡的几个前提 目前的AI创业热有点像前两年的VR。尽管VR领域的需求是真实存在且被验证,但被过度放大造成了过热。一个例子是,在深圳华强北赛格工厂店,过去各式手机零配件店面大部分被无人机和VR头戴设备所取代。作为产业链下游的风向标,这实际上反映的正是VR的繁荣与泡沫并存。后来的事情则是,做VR头盔的90%的创业公司都倒闭了。 尽管相对于VR,AI更有肥沃的需求土壤,但物极必反,当连华强北这样的地方都挤满了AI概念产品之际,实际上行业也到了一个加速洗牌的时间节点。尽管去年以来有无数创业公司入场AI,但是真正能存活下来的、能发展起来的不过10%。 这就引出一个话题,即AI创业公司应该如何避免自己死掉?具体看有这么几点: 其一,公司的项目需要真正是顺应AI大势的。尽管目前诸多创业公司言必称AI,但是真正是聚焦在AI核心技术或核心应用上的并不多。大多是打着AI的旗号做着同质化而非差异化的事情。 其二,在前面这个问题上确实是有真刀真枪的话,那么还需要创业公司保持持续融资的能力,能通过投入巨头的怀抱,获得流量、数据、资源上的加码,以此实现公司的健康可持续生长。 其三,要选择差异化的切入点,公司核心业务要与平台型AI公司有差异化,在垂直领域找到核心竞争力。 其四,要有一支全面的团队,通过差异化的人才结构,让公司在研发、营销、管理等方面不至于“偏科”。 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还要面临的选择是,独立发展还是投入巨头的怀抱。独立发展享有更多的自由但也许很快会遇到瓶颈期,巨头则有资金、有资源、有数据、有平台。 “抱大腿”实为共赢 但姿势要对 李开复认为,现阶段人工智能的科学家创业非常的困难,需要大量的数据、技术、人才,但这些都被大公司牢牢掌控着。李开复认为,Google、Facebook、Microsoft、Amazon、百度、阿里巴巴、腾讯这些互联网科技巨头,像人工智能的七大黑洞一样。不过与现实不同,这七个“黑洞”实际上对AI创业公司却有很大的吸引力。 以百度为例,百度是目前国内在AI领域投入最早也是布局最完整的公司。前不久流传的BAT AI生态图,百度的AI生态最为庞大。从五大实验室,百度大脑,到DuerOS和Apollo两大开放平台,百度研发实力与平台开放兼备,再加上核心搜索业务带来的海量数据,是孵化创业公司的天然沃土。 不过创业公司选择这方沃土前,需要首先清楚百度的投资布局、投资风格、投资偏好等等这些必要信息。百度投资目前主要由三个独立团队完成,分别是百度投资并购部、百度风投和百度资本。 其中,百度风投聚焦在下一代科技创新项目,专注与人工智能、AR、VR,集中投资早期项目,主要涵盖AI底层技术、AI行业化和智能场景三大领域,比较有代表的投资案例有RBC、TikinMedia、极米科技等,均为目标市场非常明确的初创公司,并在相关领域拥有相对完整的核心技术能力。 百度资本则主要投资泛互联网领域中后期项目,更加注重于百度的战略协同。去年,百度资本已经完成的4起投资项目均在汽车领域。蔚来、威马两大新能源智能汽车均获得百度资本的青睐,从事公路物流互联网信息服务的货车帮和东南亚打车应用Grab也被百度吸纳至门下。这些企业拥有AI核心技术和产品,能将AI落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