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陆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目标网址或目的网址,很多时候就是用户访问网站时看到的第一个页面,这个页面不一定就是网站首页,也可能是产品详细页、促销页面或专题页。而对于搜索着陆页就把用户捕获范围限定在了搜索引擎上,用户是通过关键词访问而来,这种访客已经属于比较精准的潜在客户。这些潜在客户通过在搜索引擎上搜索你设定的特定关键词,阅读你撰写的广告创意或描述,了解你的产品或服务,然后进入你的站点,期望获得更进一步的信息。 那么,如何将引入的流量变现?如何提高网站转换?又如何通过着陆页使得客户与你的合作关系保持稳定?网站行为包含了捕获,转化,保持三个环节。有了捕获,接下来就考虑转化因素,而着陆页的好坏就决定了转化成功的重要因素。地瓜博客具体分享一些着陆页优化心得: 1,认知过程:简洁、具体而又有重点 平常,你是如何结交陌生人的?自我介绍?朋友推荐?不管如何,第一印象很重要,虽然是一个大概互相了解的过程。你会把你的户籍、爱好、专业等大概信息与对方共享,让对方有一个初步了解。但很显然,即时你提供了很多信息,讲了很多的个人经历,但对方却也只会对你有一个基本的定位,大概的印象,觉得你容易接近、或乐于助人、或建站很牛、有能力等,他大概记不住你说的具体事或经历。 同样,用户初次来访网站也如此,你只会在他心中有一个主观感受。所以,你需要很简单、清晰、而有重点的告诉用户核心内容。比如你是卖什么产品、你的资质正规、你实力技术雄厚等等具体印象。这点我们可以参考大型的电子商务网站来学习借鉴,比如京东商城页面,淘宝内容页面等。在这里,我们举一个大家熟悉的列子,苹果官网,IPAD2展示页面中核心主题:
(来自:苹果官网ipad页面截图) 非常简洁而有力的说明了ipad的价值主张,即“创新看得见”,这说的是用户体验,是先进的技术应用,而下面配的文字是具体说明,也是用户最关注的几个功能性要点,利用短语,用户一眼就能明确的看到这款产品的核心技术优势或卖点在哪里。再纵观整个展示页面,还能发现以下特点:匹配高清大图、整体页面颜色简洁、小短语+说明性文章结合。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还有一个具有科技含量的视频演示。整个的用户认知过程,重点突出,hold住用户眼球。 2,信任过程:正规、权威、安全 用户有了基本认知以后,就是获取信任阶段。信任是交易的保证,基础。着陆页优化可以体现在以下方面:(1),公司名称最好全称;(2),网站导航清晰,目录层次结构合理;(3),页面内容可以适当放上资质认证或服务承诺保障,这点在淘宝上可以经常看到;(4),页面中可以适当放上客户评价或推荐;(5),网站页面底部放置小资质图片或ICP备案号;(6),要声明支付安全。这些比较容易理解,附图说明: A,某老年淘宝店内的售后服务保证:
B,网站底部资质标签:
3,影响力:刺激欲望,调动情绪,贩卖价值主张。 决定用户最终购买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不是你的产品,也不是你的卖点,而是用户自身内心的欲望。甚至很多时候,用户都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或是根本还没购买需求,但偶尔逛逛淘宝或京东,竟然也能买一大堆东西,买回来还发现原来暂时还用不上,那么用户是怎么买的?兴许他是看到了打折优惠信息,或是看到其他人的疯狂抢购行为所带动,总之他的购买欲望被激发了。所以我们要抓准用户的心里脆弱的地方,刺激他购买。你不是卖产品,而是卖价值主张。针对很多人总是抱着等最新iphone出来再入手心里,这家公司说出了自己的主张,看下面这段激动人心的话吧:
(图中公司名已做模糊处理) 因此,找准卖点,你的产品价值主张是什么? 4,备注:细节也能决定成败 A,页面结构布局合理清晰,这点可以参考联想、华为、京东等商城网站看看 B,核心内容不仅要清晰,更重要的是,这些内容又是用户真正此时此刻正需要的产品或服务。 C,合理添加联系方式或咨询框,400电话也好,QQ咨询框也好,TQ弹出框,亦或是百度商桥,都要摆放在显眼的位置,但又不能打扰用户的界面认知行为。 D,站在SEO优化和用户体验角度,内容页面可以适当添加剂一些内部链接,图片alt属性添加等 E,我在我的博客中分享过一本书,叫《Landing_Page_优化权威指南》并提供下载,里面内容有一些很值得思考的句子,地瓜整理如下: “缺乏注意力和想象力是创建更引人注目的着陆页面的唯一障碍。 事实上,网站访问者才是评价着陆页面设计的真正专家。 在线销售三个行为:捕获、转化、保持。 使访问者采取行动最为有效的方法是唤起他们根本的情绪动机。 我们不能期望人们采取什么行动,除非我们首先保证他们的安全。 归属感和认同感是激发人们的强大动力。 您的网站和着陆页面转化率已经被忽视太久了——话费了您一大笔钱。 如果将存在疑问的内容从网站上面删除,您的营业额是否会削减一半? 这些内容是否创造了有意义的交易或是深化了您和访问者的关系? 信息消耗的什么是很明显的:它消耗了接收者的注意力。因此,大量信息使接收者缺乏注意力,所以,需要在可能分散注意力的过剩信息源之间有限地分配注意力。” 原文:,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