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近东在两会上的提议毫无意外的是指向了淘宝,相反,如果他不提电商那点事大家反而觉得没意思了。从“云商”的概念出来之后,苏宁所改变的不仅仅是一个名字而已,更能让人感觉到“云商”身上那种咄咄逼人的味道。苏宁一方面全面展开了电商攻势,另一方面又似乎竭力要和其他电商从根源本质上撇清关系。到底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呢? 简单分析一下各自作为电商的存在模式,结症似乎也就找到了。 第一,最早时期苏宁是依靠零售电器产品起家的,前期业绩不错,被评为全球家电连锁销售业绩的著名企业。按照我们对一般零售市场的归纳,苏宁的主要业务来源仍旧以实体门店为主,事实上也是如此,至今为止70%的营业额仍然来自苏宁电器门店市场。 此时电子商务发展速度无论从模式还是交易额都处于高速上升阶段,却在一段时间内没有挤压苏宁的市场,主要是因为以淘宝为代表的C2C模式不涉及大量的电器交易。这个是很容易理解的,毕竟平台化电商平台的商品交易会受到物流的制约,同时电器(包括数码类产品)产品的经销需要较高的资质和信誉度,所以业务量也不大。随着淘宝商城、京东等一批B2C平台的兴起,电气类产品的业务量被大量瓜分,同时此类平台也被一些C2C模式盗用,进一步造成了市场份额的分流。 在苏宁早期进入电商市场,最大的原因恐怕就是希望借助原有的客户资源和人脉争夺这一批网上业务。不过很可惜的是隔行如隔山,没有一个完整的策划和产业链,电商化平台的建立谈何容易。这也为后来“苏宁电商”更改为“苏宁云商”打下伏笔。 从资源上将苏宁是占据优势的,事实上一个从事实体经营的企业进行电商转行都比单纯的平台建立好容易的多。第一不用烧很多钱,第二不用太多广告投入,第三客户资源比较丰富,第四抵抗风险的能力也很强。优点不得不说很多,但是面对整个转型的大趋势,究竟能不能完成这“华丽的一转”,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全面反攻电商市场之后,实体店的位置究竟如何摆放。如果用“不堪重负”来评价这两年的苏宁现状也不过分,除了以淘宝外,苏宁还有其他的竞争对手,如国美、大中等,他们和苏宁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些对手仍然固守着一部分传统零售市场。苏宁全面反攻电商之后,会不会造成店面的减少和员工的裁减?原有的供货渠道和优势是否还会继续存在?需不需要建立新的仓储物流系统? 其次,苏宁作为“云商”身份出现,其主营业务仍然会以电气类为主。这就面临一个全新的问题,电器市场的竞争会更加激烈,一腔热血杀入进来的苏宁是否还会保持传统零售业那样的辉煌?目前以自购+商家供货模式的京东先后获得多轮投资,不差钱成为刘强东的口头禅,那么苏宁如果进入电商市场后,原本的供货体系必然会被打破,会不会使用同样的进货渠道?如果是,又拿什么与京东竞争? 笔者认为,眼下最主要的还是观察一下苏宁门店的情况,如果出现裁减门店的情况,或许能看清苏宁究竟要干什么,以及所谓的“云”是什么。 第二,我们回头书一下淘宝。两会期间张近东炮轰淘宝引来大量非议,姬宪恒和某位王姓业内人士(未经允许不用他人名讳)都认为,被群起而攻之的主要原因就那么四个字:加强征税。 6份提案中5份指责现有的电商经营,不被攻击也不容易了。事实上张近东的话并非空穴来风,淘宝上虽说大部分用户属于个人交易行为,其实90%左右的交易额都是以C2C形式为外衣,行B2C之事实,这种交易模式能够有效逃避法律的监管。逃离监管的目的究竟是要卖假货还是逃税呢?这也是双方对喷口水的一个重要议题。笔者倒认为,卖假货这种事情已经见怪不怪,马云盟主建立淘宝以来中国的假货数量就在激增,好在有一个第三方支付的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用户资金的安全。所以那些卖假货的即使存在,也不是太大的问题,一旦查出必然无法经营。所以最大的问题就是税收问题,换句话说,是经营市场的公平问题。 苏宁属于是实体商家,虽然以前有一些电子商务业务,却很容易从进货和销售渠道征收税款。同时,店面、员工、物流、渠道、公关、广告等各项活动的费用要远远高于淘宝为代表的网商。苏宁的感觉是,如果别人像自己一样处处都是法律障碍,还能发展这么快吗?这种感觉有点滑稽的想象,比如刘邦和项羽。 苏宁不愿意做项羽,所以提案建议加强对网店的征税提案,希望税收这罐“杀虫剂”能够干掉无数的“淘宝蚂蚁”,淘宝代表必然会反击,从网上那段著名的“陈鸥体”告白中,笔者也没有看到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只是反对,反对对创业的年轻人征税,云云。讲话要讲明白,说事情也要讲道理,笔者倒是认为苏宁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去惹成千上万的淘宝卖家,虽然有些人做的很大了,虽然有些人在统计成本时给淘宝留一份之外,其他的从来不用去想。但是被监管甚至被限制是一个行业发展壮大早晚的事情,因此不必要这么抵触。 第三,关于社会价值的层面。这个问题在速途网上也说过。行业内的朋友主要把焦点集中在价值方面:国家价值和社会价值。苏宁作为一家企业每年要为国家上缴大量的税收,这是企业责任,同时也是国家保护企业的依据。一般而言发生恶意事件时,国家首先会保护自己的民族品牌,保护大品牌,因为它涉及的层面太多,牵连的人太多,也影响社会稳定;但是在此次的模式之争中,苏宁和淘宝并不存在任何经营上的漏洞(淘宝也是纳税的,虽然个人不纳税),可以理解为单纯的商业竞争;淘宝创造了一个新的商业模式,活跃了中国参与商业活动的气氛,也加大了商业交易的范围,也带动了很多后来的电子商务门户,刺激了年轻人创业的活力——淘宝是创造了一个时代。 所以,从国家价值角度来看,苏宁的理论是站得住的,而从社会角度来看,淘宝功大于过。笔者在一定程度上支持苏宁的提案,以淘宝为典型的电商市场需要完善和监管,但至于如何平衡小型电商参与者的利益,还需要进一步探究。 原文地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