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强关系”“弱关系”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话提,但它们究竟指的是什么?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谈谈自己的看法。 我们经常在各种场合、文章或是互联网大佬的侃侃而谈中,听到"强关系""弱关系"这两次词,但这两种关系到底该如何定义,又该如何解读呢?今天抛砖引玉将我个人在实际产品设计中的一些思考和想法做了下总结: 什么是"强关系""弱关系" 首先"强关系""弱关系"并不是互联网专有名词,它们的起源是由美国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提出来的一种人际关系理论,他认为人际关系可以划分为两种: 强关系:最有可能产生于家庭成员、同事、同学等之间,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有较多的互动机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紧密有较强的情感维系着。血缘、地缘(老乡),都是强关系的典型代表; 弱关系:例如见过一面或是被人无意间提到的一个人,人与人之间联系较少,可能只是聊过几句或> 是打过招呼,并没有较强的情感维系在一起并且互动的机会也很少。你与餐馆的服务员,与楼下> 居委会大妈都属于这种弱关系的定义范畴。
互联网中"强关系""弱关系" 那么,在互联网中我们所提到"强关系""弱关系"和社会学中所描叙的传统意义的"强关系""弱关系"会有何区别呢?其实,他们的基本定义还是相同的,互联网所表现的"强关系""弱关系"只是对与社会学传统意义的一个衍生。 在互联网社交类产品中,典型的"强关系"社区有:朋友网、Facebook、人人网等,好友之间互相结识,可能是同学、可能是同事,这种维系的纽带将会伴随着你们的生活,不会轻易的改变。而"弱关系"社区典型的莫过于陌陌、豆瓣,在这一类社交产品中人与人之间的纽带相对复杂,你们可能是通过地理位置、一部好看的电影或是一篇不错的文章从而产生了互动和交流,而且这种交流的维系较脆弱,很有可能你们只是聊上两句就消失在茫茫的人海之中。当然「弱关系」是可以转换为"强关系"的,互不相识的两个人可能因为一个有意思的话题,从而攀谈起来互相吸引对方,从而结识相爱相恋,变成了"强关系"。 "强关系""弱关系"的社交特性 在"强关系"社区中,由于人们之间已经有了一份固定的情感基础,所以社交的重点是人。例如,在人人网中,你的小学同学可能每天都发一些无病呻吟的牢骚,虽然看起来索然无味但是也不会影响你们在人人网中的好友关系。而在"弱关系"社区中,例如微博上的某个公知大号,如果他整体没完没了刷屏就算内容是你所感兴趣的,你也会毫不犹豫的取消关注,所以在"弱关系"社区中恰恰相反,人们关注的更多是信息的质量。
而正因如此,在"弱关系"社区中的信息流动速度会远大于"强关系",人们鼓励优质的信息内容出现,而且不像"强关系"社区中的人们,由于彼此关系接近所接触所了解的信息趋同,不易引入新鲜事物,在"弱关系"社区更容易引发信息的传播。甚至可以片面的理解为,"强关系"社区的核心是社交,"弱关系"社区的核心是传播,就像微信朋友圈与微博,前者信息流动慢但是都是你周遭人的故事容易引发互动,后者信息传播极快可能几天一个热门话题就被一个新的所淹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