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牛文文 编辑:刘翔 来源:正知书院主题沙龙演讲实录 核心观点: 1、 创业这个事儿没有高潮,只有前戏,人家夸我两句,肯定后面想,肯定背后想找我干嘛,把表扬当批评,舔着脸活着; 2、 未来的媒体分四层,第一层叫内容,第二层叫用户,第三层叫关系,第四层叫营收; 3、 在中国这个社会里,不要像冷漠处寻找温暖,温暖在你内心,成和败就是个过程,你摔倒了再接着摔; 4、 我们想做个创新基金,广告全部免费,发行全部退出渠道,杂志就不卖了,杂志本身就是个纪念品,每一本杂志都是一个世界。
“成和败就是个过程,你摔倒了再接着摔” 申音的话,我特别同意——解决自己烦恼的最好办法就是自己搞(创业)。感谢这个时代我们自己可以自己搞(创业),资本家和政府不给我们搞我们自己搞(创业)。 所以,当文人创业的门槛降到了跟开网店一个水平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自己搞。那会儿我很不理解美国脱口秀的主持人能变成亿万富翁,绝对不相信,我现在理解了。感谢当下的中国,如果你想搞个事儿完全可以施展你个人魅力、个人人格。在这个消费品过剩的时代,找个切口就可以搞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大,我真心觉得这五年以来是文化人和媒体人自己创业的好时代。 我有两个想法想说:第一个方面是跟创业有关的,第二个事儿是跟业态有关的。可能在座的从08年开始创业,我算最先的。无论多么顺利的人,中间肯定有很多很多你想不到的、让你死去活来的折腾。 以我为例。创业的人没有顺利可言,走一段便会有坑等你。《创业家》五年来有温情,但也已经留下了疤痕。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我们也要学着接受。比如万一哪天资本方怎么样了,万一哪天同事怎么样了,万一哪天税务怎么样了……所有的这些来了,你只需备好心态:“算了,给你,我再做。” 我跟王石讲了这个,他就哈哈大笑说“这下你就上道了”。 有时候你会怀疑自己,觉得这个世界对自己不公,这种心态对创业者都要不得。我们觉得自己是社会精英,是因为有的时候社会很抬举我们。创业之前,我在中国企业家干了十年,我如果自己做点儿事儿大家都给点儿面子吧?其实面子比纸都薄,不可能有面子。心态就是把别人不当人,人家才把你当人。 现在谁是神?现在有人说雷军是雷神,我看就是给他挖坑呢。所以我觉得,创业这个事儿永远没有高潮,只有前戏。人家夸我两句,肯定后面想,肯定背后想找我干嘛,把表扬当批评,舔着脸活着。 五年了,趁着《创业家》还活着,一起还能说说话。哪怕有一天不活着了,心态也要摆正。我觉得自己是个长大的男人,再也不是那个男孩儿,现在什么事都要自己扛。《创业家》还要一期期活着,创业不能追求潮,等人人都说你好,那就危了。我认为,在中国这个社会里,不要像冷漠处寻找温暖,温暖在你内心,成和败就是个过程,你摔倒了再接着摔。 “消费过度最后就是文化和品牌” 我们的春天根本没来,还早着呢。 不管中国社会、政治怎么样,我觉得它一定是个消费过度的社会,消费过度最后就是文化和品牌。 因为在美国反托拉斯,所以美国的媒体被切成了三块:做内容、做播出、做渠道。所以美国不是全世界媒体的经典样板,他在世界各个国家找一个国家来试怎么成形成未来的媒体形态。 他找了印尼电视台,因为印尼是没有反托拉斯法的一个国家。他在尝试,并投了重金。围绕印尼电视台上下游各筑了两道堤坝,这是什么生态呢?播出平台和媒体平台都有麻烦了,电视台、报纸无一例外。 他先切了播出平台,然后在印尼做了两道,你是媒体平台内容怎么来呢?要找最好的制作公司,保证有充沛的节目源。节目从哪来呢?艺人,他把印尼玩儿魔术的人都请进来。将这些人分门别类,搞了一个经纪公司。内容链这样就有了,控制三道价值。 现在,大家想各自做了什么?你是要做个制作平台,还是做个艺人平台,还是做播出平台。因为广告模式已行不通,怎么做才能变现呢? 首先,他做支付平台,印尼是个岛国,电网发达。那里的家庭电视是最普及的端口,他用这个端来做支付,变成个电商平台。同时,用户和内容之间还缺一个社区和关系,他又把微信引到了印尼,所以微信国际化是先从印尼起来的。微信使得一个庞大的交流社区得以形成。最后他说,每个渠道可以赚5亿。 我听了这个故事,觉得中国才刚开始。所有的一切媒体链条都会解购和重组,而这绝不会是中央电视台来解购和重组,说不定就是哪位创业者。 这样的媒体帝国,我认为就是中国未来的商业图景。哪段你都可以做,过去是三个链条:内容、分发和广告,已经都有巨无霸了,而且巨无霸现在基本都不行了。现在他们裂变五六个角色,而且大部分都是民营化的。也都会从轻变成重的过程、创业的过程,很可怕。我可能讲的不清楚,因为每个人关于媒体理解不一样,我在这里面乱撞。 “用人格跟用户交流的人能做成” 我前段时间差点收购了一个网站。谈到最后,仔细进去后台里看了看,跟创始人讲了讲,后来觉得不值得,或者觉得没到时候。 要不要从内容开始变现?一位高人认为未来的媒体分四层:第一层叫内容,第二层叫用户,第三层叫关系,第四层叫营收。以一个经典的网站来看——虎嗅,做内容的方式是你自己的员工做还是人家替你做?区别不是很大。你把内容做好就基本获得了一个品牌,然后你就卖广告,如果这么走就走不通了。 高人说,做内容一切是为了用户,如果你的内容不能沉淀用户直接卖广告,你是卖不长的。有了Google和百度以后所有的内容都是免费的,怎么跟他们竞争?他成本是零。怎么把内容变成用户?你的内容怎么能吸引用户?进而让用户生产内容,这是最难的一步。 再举36氪,头两年也是翻译美国的文章放到网站上,然后吸引用户阅读。但这完全带不来任何东西,后来他着急便做了36+。本来30万个用户,现在变成3万个用户。创始人就跟我讲,其实做媒体出身的人要最注意的一点,你从用户往关系做,先把营销忘掉,只要用户关系做通了就好了。 再说说六间房。不要看不起六间房,人家除了一点点成本全是利润。内容套现还是关系套现?关系套现什么意思呢?在真实社会里搞一个虚拟场景——一个大房间,大家来唱歌。如果你唱的好就可以打赏,如果出钱多就能点歌,唱与点的关系就能收好多钱,网站的内容就是歌,歌是谁唱的?用户唱的。 做好内容、卖好发行、把发行卖给广告商,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是同步完成,已经不给你这个时间了。 大家要仔细思考一下,你去生产内容,这个内容有可能变现或者变成价值的时间和方式,如果考虑这个事情就只能别人替我们考虑,总有一天别人会替我们考虑的。那谁也不会给我们买单了,这是我们残酷的体验。 我们如果从内容出发做营销可能有点儿问题,但从内容出发怎么把用户沉淀下来?用户怎么用移动互联网做粉丝做关系?再在关系里怎么做营销?这四个步骤哪个都不要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