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人的思维里,创意就是酷炫的产品功能——这又是一个新手错误。一个创意的本质是发现市场的一个需求,并做出一个产品来满足这个需求。单方面的酷炫没有用,要贴合才会有化学反应。所以创意的核心是Product-Market Fit。 从这个角度说,一个好的创意确实是所有创业要素中最重要。我的观点是,Product-Market Fit比团队和执行都更要重要。更有甚者,例如阅项目无数的著名连续创业家、兼风险投资家、兼硅谷大神Marc Andreesen,称之为The Only Thing That Matters。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仔细阅读这个观点背后的深层逻辑,这里就不展开了。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应该把你脑中的创意当做机密一样层次保护起来。恰恰相反,你应该尽可能多地与了解这个行业的资深人分享。原因如下: 其实,你的创意在刚刚孕育出来的时候就达到Product-Market Fit 的概率微乎其微。你有了产品的创意,但未必最最了解市场。与行业资深人士交流你的创意,将大大有助于你调整产品创意,使之到达最重要的Product-Market Fit。 而且如果真的有行业人士觉得你的创意精彩绝伦,而你又具备把这件事做成所需要的能力的话,那么正常情况下,他应该会找你一起合作。这是一件对你创业成功非常有利的事情。 你肯定在想,那万一遇到不正常情况怎么办?我还是不敢冒这个险啊。好吧,那我们来分析一下。 如果你具备相关能力,但他依然选择一个人偷偷从零开始自己单干(这真的是万里挑一的概率),那么他缺乏做成一件大事所需要的聚人的能力——你有更多的优势。反过来分析,如果你不具备相关能力,只是有一个创意,那么这个机会本身也不属于你——Facebook的电影讲的其实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 也就是说,任何一种情况下,你都没有损失。但是通过这些交流你的收获会是巨大的。你将有机会避免掉许多不必要的尝试,少走许多弯路,更快地找到Product-Market Fit,并因此节省大量的时间成本(还记得吗?这才是创业者最大的成本)。 其实,我们的创意就像我们自己生的孩子一样,做爹妈的很容易高估他们的价值。但当你将自己的孩子从密闭的婴儿房转移到一个天然的环境下接受质疑、批评和攻击时,你会发现,它这才开始茁壮地成长。 所以现在每当我有了一个成型的创业创意以后,我不但会找到行业资深人士并倾听他们的看法,还会在在和一些我认为是目标用户的朋友们分享。前者能帮助我从技术层面和行业宏观的角度从上至下的来看清一个创意的不足之处,后者则能帮助我从下至上地了解目标用户的微观看法。 一个好的创意确实是所有创业要素中最重要的,但是100个创意中有99个是糟糕的。很多聪明人之所以犯这个错误,是因为他们选择性地忽略这个。 入门错误三:先别做平台 本以为从做平台开始入手创业是一个只有我才会犯的低级错误,但近来还是看到接二连三的朋友刚刚创业就跳入做平台的苦海中。所以决定分享一下自己对于做平台的要点总结:95%的情况下,创业请先别做平台(Platform / Marketplace),我会用亲身经验告诉你为何这条路九死一生;满足特殊条件的那5%,可以考虑做平台,但请祝你自己好运。 创业做平台的三个大问题 1、平台的第一大问题是:让你无法做到创业者最需要的专注。因为你始终需要服务两种截然不同的用户:买方和卖方。 对连客来说,我们最早的想法是做一个“与众不同的经历”的交易平台,也就是一个线下体验式消费的淘宝(如今我听到任何创业者说我要做XXX的淘宝,我就会在脑海里先禁不住的质疑一下)。这意味我们看似是在做一个产品,但其实要开发两个产品:一个是服务于线下服务提供方的后台,另一个是服务于线上消费者的前台。做一个好产品很难,想同时做两个好产品就更难了。更糟糕的是,如果这两个产品里面有一个没有做好,你就会面临下一个大问题。 2、创业平台的第二大问题:鸡和蛋问题。没有足够多的卖家,用户不会来你的平台;没有足够多的用户,卖家不会高兴更新你的平台——所以你必须做到两件神奇的事情:(1)用力将买方和卖方的流量同时带起来(2)保证他们任何一边的流量都不会下滑。 很多创业公司甚至很难做到第(1)点,连客则花了很大的代价:我们在一开始就200个极高质量的线下服务提供商和六万名申请内测的用户——这是大半年的线下商务拓展工作和一篇浏览量超过两百万的博客带来的。前者是不符合创业科学的大量资源投入,后者则是极大的运气。 然后我们倒在了第(2)点。用户活跃度因为产品没有达到预期的粘性而下滑。如果你只用担心用户流量,那么还罪不至死,改进产品再争取把活跃度提上去就好。但是对于小平台来说,用户流量低于预期以后我们很快就看到了卖方积极性的下降。几个恶性循环后,两边流量都大打折扣,之前所有的资源投入功亏一篑。这个是创业公司很难承受的。 因为以上两个问题,大部分的平台型公司都停滞在很尴尬的位置:两边都有一些流量,但是两边都起不来。 3、这就会遇到创业做平台的第三大问题:低利润率。绝大部分情况下,在国内做平台,就得接受毛利率起步就低于10%、并且最终会回归5%或更低的现实。若你的人工成本和营收规模成正比,这意味着你的纯利率在1%左右。也就是说,一个月要有十万的纯利润,就得做到一千万的流水(想象一下)。所以当两边流量都勉强前行时,盈利就遥遥无期了。久而久之,你的热情、信心、工作和生活状态都会被这遥遥无期消磨殆尽。 5%的小概率利好条件 为了保证分析的客观性,我还是插了这一段对于小概率条件的阐述。5%的意思就是尽量别往自己身上套。这些条件对于创业做平台的成功有加分作用,但也仅仅是加分而已。按重要性从高到低排列: 干爹有卖方渠道资源(在平台初期,卖方为王)。换句话说你或者你的股东公司已经成功整合了该行业中的卖方资源,使得你只需要专注于买方服务。这个情况极少见,因为大部分行业整合者都会有比做平台更好的盈利方式。而大部分创业者要么是在碎片化市场中找B2C的商机,要么是希望用互联网整合高度碎片化的市场。 干爹有钱、有买方流量资源,且他下定决心要把你这个干儿子砸出来。成功案例:淘宝,2003-2008的5年时间和马大师砸下的35个亿。但即便有如此,也不代表一定成功。失败案例:百度有啊、爱乐活的接连失败证明了平台不是你想砸、想砸就能砸。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