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代周刊编者按】自从百度前不久邀请到了吴恩达这样的顶尖学者加盟后,在业界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在风风火火的外界舆论“轰炸”下,百度的技术路线愈发显得高大上。不过,本文作者却认为,以搜索为基础的人工智能技术,不一定能令百度把握互联网的主要未来。理由是想要做好人工智能这一块,应该补足连接人、物和数据的Big SNS,而这是目前的百度最缺乏的东西。
百度再次下狠手抓人工智能。 近日,在搬进硅谷新研发中心的同时,百度宣布任命人工智能领域最权威的学者之一吴恩达(AndrewNg)博士为百度首席科学家,全面负责百度研究院。这是中国互联网公司迄今为止引进的最重量级人物。 在经历去年一年频繁高调的资本并购之后逐渐冷却下来,移动互联布局晚了一步的百度开始将打法转向核心技术竞争,以寻求在BAT竞争中的差异化。去年夏天,百度设深度学习研究院IDL成立,由李彦宏亲自披挂上阵,继而在今年五月推出百度大脑计划,百度迅速走起一条看似更扎实、也更能直接地改变世界的技术路径。 然而,在风风火火的技术投资之下,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浮现出来,仿效了谷歌的路径,引进了“谷歌大脑”之父,以搜索为基础的人工智能技术,真的能令百度把握互联网的主要未来吗? 错失社交蛋糕 在百度大脑计划的深度解析中,百度大脑分为三层设计——百度大脑,数据工厂,开放云,其中,开放云和数据工厂的分析完全是建立在搜索引擎之上,也就是说,百度大脑的数据库几乎完全来自搜索,这是百度的基因,而从另一方面来看,百度很可能错失了大社交网络中这块更大的蛋糕。 不仅仅是百度,包括谷歌,IBM在内的世界互联网巨头公司所启动的”大脑”计划,都局限在通过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算法不断提升其机器系统的智慧程度,而忽视了人的因素,人的智慧,人的主动性在互联网未来架构中所起到的核心作用。 在未来,随着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发展,物、终端、人将会组成一个巨大的社交网络,这个社交网络则会将人与人,人与物连接起来,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用户数据,并且具有空前的规模性和群体性。截至2013年年底,国内社交工具QQ、新浪微博和微信用户数分别超过7亿,6亿和6亿,几乎涵盖大部分的中国人口,拥有海量真实用户与网络之间的实时联系信息。他们通过社交账号交流相互的信息,抒发自己的情感,解答对方的疑问,共享新的知识和智慧。这些社交账号像大脑的神经元一样不断的激活和熄灭,相互链接又不断解除关系,发出信息冲击波然后不断向外扩散。可以说,大社交网络表现出的群体智慧远高于人工智能。 社交搜索之博弈 更不容忽视的问题是,目前,从世界范围看,社交网络已经开始从搜索引擎中抽取流量。在未来主战场的移动端,用户的搜索习惯正在改变,碎片化成为一大特征。由于智能终端自身的性质,用户往往希望在一个常用的APP中实现搜索功能,而非再去占用内存下载一个搜索引擎软件。一些热门APP开始顺势而发,掌握着以亿为单位的信息流的社交网络,比如Facebook、Twitter、微信和微博,已经开始呈现内置搜索引擎之势,用户的搜索行为也正在渐渐开始从搜索引擎流向社交网络。 早在2010年的一个有关搜索引擎的报告中,社交网站Facebook和MySpace就已经分别排在第九位和第十二位,而在五家新闻顶级网站中,Facebook更是成为第二或第三大流量来源,在国内,不论是PC端还是在移动端,微信和QQ都可以向用户推送新闻,社交网络正在成长为一个强大的新闻推荐来源。 这样一来,可以看得到的未来是,当搜索引擎进一步萎缩,过度依赖搜索的百度如不尽快弥补一直一来的社交网络短板,最终将会画地为牢。 举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说搜索引擎为代表的是互联网左大脑,那么社交网络代表了互联网右大脑,没有右大脑支撑,互联网左大脑会萎缩,但反之不成立,比如也就是说,搜索不仅仅在网页进行,在社交网络上也会产生大量的流量。 如此看来,想要做好人工智能这一块,目前百度最需要去补足的,应该是连接人、物和数据的Big SNS。 【IT时代周刊编后】三年前,李彦宏在第一次谈到百度的社交战略时曾说,百度的社交战略是将社交元素整合入核心产品,而非单独发展一个社交网站。可是直到今天,我们仍未看到百度在社交产品上的突破。除了搜索业务,百度其实近年来有过很多的尝试,业务也堪称多元,但效果似乎并不理想。只有搜索这项业务依然支撑着百度。之前,国外有预测称,随着社交网站的风靡,传统的搜索引擎地位将没落。如今百度着力打造“百度大脑”,或许也是为了避免这一预测成真。但上文告诉他们,社交网络仍然重要,不可回避,这是接下来的百度应该首先要重视的一点。 互联网X.lab,微信公众帐号:Itxlab。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