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吉伟 2015年的O2O刚经历了“大起”就奔向了“大落”,烧钱折本赚吆喝圈人的路子已经开始让投资机构极为不爽。真金白银投进去都变成了用户补贴,补贴过后也就少有人问津,最后留下的只有空头的ID。创业大潮来的时候资本投诚,待大量O2O项目死去之后便再难以拿钱,这就是资本寒冬。 然而,当O2O创业大潮退去以后,人们才豁然发现还在穿着底裤御寒的是技术创新派,其他所有商业模式创新的项目不是被拍在沙滩上就是苟延残喘。O2O死亡潮,意味着即便是活下来的项目,也必须要走技术创新的路子,这也是2016年的O2O发展新趋势:烧钱补贴赚用户的会继续死去,而真正通过技术改善用户体验的项目即将兴起。 烧钱毁灭了创业初心 烧钱这个路子就两个结果,要么就以最快的速度烧成老大或老二,要么就被这个行业的老大老二干掉。但即便你成不了老大老二,钱也是烧了。事实上,烧钱买用户的事估计连个大傻子都能干的了,反正有钱就往各种渠道砸吧,因为用户都能用钱换来。资本看的是数据,又不看收回营销成本的周期。同时,很多投资机构对这些简单粗暴的商业模式是纵容的,能用钱解决的问题便都是问题,当了老大还在乎后面的小弟吗?显然,烧钱扩张已经成为资本与创业者的共识。 让笔者叹息的是,这甚至已经不是创业,而是一种忽悠、欺骗加赌博的行为。要好的用户体验我就雇人上门,砸钱;要增长用户我就各渠道买流量转化,砸钱;要好的产品经理好的技术好的运营我就各大公司挖人,砸钱。这种毫无技术含量的四处砸钱,倘若最后能换来市场规模的老大还值得欣慰,倘若没有成功,就等着成仁吧。最后,还能光荣的进入O2O死亡排行榜,然后再以连续创业者身份奔走各大峰会,有意思的很。 补贴背后,资本内心在流血 拿着融来的钱不去做研发做创新,而是将钱以补贴的形式分给用户,这简直就是一种变向的施舍。而用户习惯了补贴以后,不再补贴了会是什么情况?可想而知,要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培养用户习惯,成功的可能性很小。即便培养起来了,与用户之间也是金钱利益的关系,而不是直接交互的关系。资本看透了这一点,还会头脑一热就投O2O吗?已经过了那个忽悠的阶段,不拿出点真本事来说服他们,妄图再轻松拿钱。所有的投资人都在渐渐开始关注技术创新,除非你是在一个谁都没有碰的原始行业做模式创新。 一定程度上,O2O从连接方式上借助了互联网技术,但这只是初步。通过微信、APP以及智能硬件都能连接互联网,但是对于连接用户与互联网之后如何做,如何能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大部分商家都做不了。但大家都知道“没有好体验就没有多用户”这个王道,所以都开始烧钱补贴用户,通过给用户更多的优惠来提高体验。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用户认为便宜就是体验,他们最终会从对比中找到最便宜的那家也就是补贴最多的那家。同时,商户们对于精准营销、高效服务、提升转化率的诉求,没有技术始终做不到。不是看不起这样的O2O项目,没有技术没有特色只知道的烧钱圈用户的项目早晚会被“技术派”终结,因为技术驱动的模式始终更胜模式创新一筹。 另一面:技术竞争白热化 当上门服务成为一种常态的体验之后,O2O行业又将进入一种新的竞争,这种竞争是没有止境的,而用户对于司空见惯的上门等服务也就再无感觉。因此,要提高用户体验就要通过技术来进一步实现。譬如未来即将兴起的VR服务,没有技术是做不了的。譬如微信,每一个迭代的版本都通过技术带给用户更新的体验。譬如京东经过三次业态迭代到现在的京东到家,是通过技术不断的完善与优化物流。 譬如百度从原来的“连接人与信息”升级为现在的“连接人与服务”,这是一个重大的转型,转型的背后是数以千万计的核心技术支持,离不开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人工智能、大数据、多模交互等百度顶尖技术的支持。集这些技术于一体的大成产品百度“度秘”,已经内嵌在百度地图、百度糯米等多个百度系App中并得到了具体应用。新近推出的百度本地直通车,整合了百度的手机百度、百度地图及百度糯米三大平台,在商户周边5-30公里范围内为商户提供“百度推广+应用场景+在线支付”的闭环服务,相对于烧钱赚用户的做法,这显然是借“技术+模式创新”解决O2O的更优方案,当然这要归功于百度搜索基因和亿级用户APP入口的优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