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来看,O2O以垂直细分的服务行业的商家尝试为先,因为这些中小商家对于转型的诉求更大。如近两年迅速起来的做美甲O2O的“河狸家”、做推拿O2O的“熊猫拿拿”、做垂直细分领域的“礼物说”、从买手导购切入电商的“美丽说”等等项目,因为上门模式的新颖以及烧钱的优惠补贴,瞬间吸引了大量用户。这种模式门槛极低,甚至不用借助APP都可以做,没有技术壁垒使得竞争更为激烈,才会迎来死亡潮与哀鸿遍野,这与BAT中通过由技术创新驱动并连接内部生态的百度直通车等产品有本质的不同。 新阶段论:技术中兴O2O 笔者在多个场合都听过一句话:O2O做来做去都是BAT的。对这句话深表赞同,整个2015年所发生的各种O2O收购及合并等大事件,就两种目的:要么就是因看不到未来而委身BAT等大平台,要么就是两家或者多家抱团取暖。但其实这句话的深层含义在于,包括互联网公司与大型传统企业在内,O2O是属于那些真正能够做出生态的巨头的。这里说的生态是真正的大生态,有独立研发技术,有云计算与大数据,有金融支付,有推广渠道,有拳头级的软硬件产品,有足够用户的生态。这种生态可以自给自足可以闭环的生态,跨行业渠道合作的都不算。 在这样的以生态中,技术是占有最高比重的,没有技术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做到极致。可能还有人会为几乎每天都有O2O项目死亡的现状而痛呼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技术。商业模式解决不了问题,我们用技术来解决。用技术完善O2O,意味着野蛮生长砸钱补贴的O2O的1.0时代即将结束,接下来O2O的2.0时代乃至以后的3.0时代,各大生态比的是技术的研发与创新,比的是谁更了解用户并能通过技术不断的改善用户体验。或许,到O2O的4.0时代时,全行业已经实现升级转型,产业互联网无处不在的时候,O2O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不可否认,O2O是一个新生的商业形式。之所以来得快走的也快,是因为它不是一种商业模式,而只是一种研究线上线下连接的方法论。不同行业,借助这种方法论形成不同的商业模式。但在O2O发展的演进过程中,资本的偏执以及创业者对O2O的理解偏差让其陷入一种烧钱的病态,几欲病入膏肓。 接下来,在各种O2O死亡症状中冷静下来相关各方,势必会重新思考这个领域接下来的发展趋势与走向。但可以肯定的是,要拯救这种病态,唯有靠技术来突破。因此,继续烧钱补贴的O2O将死,而一个技术驱动的新的O2O时代即将来临。 不在烧钱中生,就在烧钱中死。只有烧钱过后,才能真正发现技术的价值。而除了BAT,那些烧钱活下来的以及那些靠技术实现O2O的商家。他们,也有可能成为“独角兽”。 这些,正在不断成为现实。 【王吉伟,传统企业走出的自媒体人,专栏作者,评论人。关注电商、O2O、企业转型、互联网+、新媒体、大数据、智能家居、物联网等领域。 微信:mcjave,微信公号:王吉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