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缺人”几乎是创投界的普遍现象。在讲究“人海战术”的行业里,“走,跳槽去创投”一度成为流行语。 然而,今年以来,宏观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创投行业也不得不开始调整投资步伐。在7月11日举行的“第十二届中国创业投资暨私募股权投资中期论坛”上,清科集团董事长倪正东表示,今年上半年整个私募股权投资及创业投资(PE/VC)行业的投资均呈明显下降趋势。 记者了解到,面对调整,不少业内人士表示这不是坏事,创投机构将更加注重人才体系的培养,更加重视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建立更为良性的投资链。 募资人才身价攀升 “投资机构的人才荒,一个最主要原因就是各机构旗下基金规模的增大以及业务不断扩张。”投中集团分析师冯坡坦言,源源不断成立的新基金以及老基金二期、三期资金的募集都需要更多人才的加入。来自投中集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7月,中国PE/VC投资市场就有20只(含首轮完成的)基金完成募资,总计达31.23亿美元。 当时,在市场好的情况下,很多机构积极在全国布局,也是导致“缺人”的一个原因。据悉,传统的PE或VC机构,一般仅在北京和上海分设两个办公室,有些外币基金还会选择香港作为办公室。大家找项目、谈项目,甚至抢项目,靠的是“快、准、稳”,这直接促使越来越多的PE/VC机构选择在全国各地分派代表。 如今,回顾一年前,不禁让人感慨市场的残酷。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PE募资困境重重,全行业募资总额同比下降了近8成,当前的状况是金融危机爆发后的最低谷。 寒冬之际,创投机构尽管已经显露出精简人员的动向,但仍“缺”募资人才。这些来自于私人银行、信托公司等掌握募资渠道的人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追捧,他们或是能够获得上百万元的底薪,或是能获得高至2个百分点的募资提成加远期分红。 据悉,当前多渠道募资成为了PE们的共同选择,因屡屡出现的承诺资金不到位的情形,那些过去被认为是LP有限合伙人主流群体的富有人群渐渐不被这些本土草根PE们所青睐,上市公司、机构投资人、政府背景的财政资金越来越被PE们追捧。从去年底开始,PE/VC募资困难重重,能够帮助他们带来资金的募集人才受到了极度的追捧,并成为了目前PE圈子里最吃香的人才,有募资能力和资源的人才的身价也就节节攀升。 从挖角到留人策略 2012年,创投界“寒气”逼人,创投团队也受到挑战。在挖角不易的情况下,留住人才成为机构们的共同策略。 广州海汇投资投资总监邹小华说,尽管海汇有9年PE管理历史,但因为早期是偏国有的体制,机制不灵活,他确实发现人才在流失。“中国的风险投资聚集地在深圳,广州投资机构相对较少,广州投资机构的从业薪酬水平要比深圳低一些。那时出现一个现象,广州一些从业人员向深圳流动。海汇也不例外,当时我们有一些人员流向深圳的投资机构。” 2006年之后,海汇走上了市场化运作道路,成立了海汇投资管理公司。截至目前,海汇管理了6只基金,其中1只是国有基金,1只是私募基金。“为了进一步稳定,我们出台了一些政策,主要薪资水平逐步向行业中高端水平靠拢,可能跟外资比会稍微低一些,基本薪酬跟深圳的机构已经比较接近,特别是项目经理、高级项目经理、投资总监、副总监之类的这些职位。”邹小华说。 近两年,海汇的人员流动明显减少。除了薪酬提升这部分之外,海汇也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项目激励机制。这种机制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偏重于企业管理的概念。“项目激励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项目人员完成项目投资之后会给一个奖励,这是薪酬之外的;第二部分是在项目成功IPO之后会给项目人员一定比例的奖励,再到项目成功退出的时候还给项目人员一部分奖励。因为我们投项目的时候是用基金投的,最后到基金清算的时候项目人员有一部分奖励,所以项目有几个阶段,分步骤进行奖励,这样主要是通过各个阶段的奖励来激励项目人员。” 作为具有国有性质的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集团副总裁孙东升直言,国有机构和目前行业市场化的水平确实有差距,创新投资集团的留人就是文化事业留人。在创新投资集团这个大公司平台上,项目机会包括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都是留人的要素。尽管这几年流失率可能稍微高一些,但他觉得也是在正常的范围内,中高层基本没有流动,主要是底层的年轻人被一些外面的私募机构挖走。“我觉得创新投资集团作为这样一个公司,为行业的发展输送人才,推动这个行业的发展,也是我们的义务。”孙东升说。 渴求多元专业人才 深圳作为中国创业投资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创业投资机构数量和管理资本规模占全国的三分之一。面对行业变化,深圳市创业投资同业公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守仁表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创业投资行业已经告别“野蛮”生长,告别过去“一半靠天,一半靠人”的时代,进入战略转型期,行业面临洗牌,创投机构只有提升企业培育能力,才能长久立于不败之地。 过去,由于股票市场好,很多“得天时”的创投机构赚得钵满盆满;同时,由于创投业处于初创期,不少地方政府都给予很多政策扶持,“人和”因素也促使行业繁荣发展。但现在这些情况都发生改变。一方面,资本市场逐渐回归理性投资,退出回报率不断下滑压缩了创投机构的利润空间;另一方面,随着行业一些问题的暴露,监管部门不断加强监管力度、规范行业秩序,一些优惠条件也可能被取消,政策鼓励转向行业规范,外部环境也发生了改变。在这样的背景下,行业面临洗牌,创投机构不得不转型,以适应新形势。 具体而言,王守仁认为创投行业转型期具备八个特点:一是投资获利由过去“碰运气”向“知识技能获胜”转型;二是募集资金由单纯向投资者筹资向强化管理信托资产转型;三是投资项目由追求数量到讲究质量转型;四是投资方式由简单投入资金向提供“增值服务”转型;五是投资团队由“人海战术”向多元专业人才转型;六是退出方式由单一IPO退出向IPO、并购等多渠道退出转型;七是本土、外资机构由各行其道向并轨、合作转型;八是项目管理由单纯追逐pro-IPO(上市前购入公司原始股)向组合型管理转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