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拜显然是出于战略打击竞争对手、快速获取市场的诉求,而与主动送上怀抱的腾讯合作的。在微信扫码之后,摩拜又推出了“免费骑车”、“红包车”以及正式接入微信第三方服务入口的功能,而在摩拜的规划中,微信的社交关系链还可以继续充分利用,骑完单车之后,把信息分享到微信对话和微信群,用户就能与朋友一起分享免费骑行天数。 当然,摩拜一直在强调自己还是一个独立公司的事实:“在摩拜单车小程序注册的新用户每周增长率超过100%,而且新增用户中超过50%的用户都会下载摩拜App”。 但是关于摩拜 App 打开率以及打开的使用场景,摩拜都没有提。就使用而言,除了退押金,摩拜目前的 App 区别于微信小程序的作用非常之少。 站在今天这个节点上,我们不难预测,摩拜最好的未来一定是当年滴滴的路径。在充分利用微信的流量以及现金支持发展壮大后,与快的合并时,滴滴顺利脱离了腾讯的一手掌控,在与 Uber 中国的合并案中,腾讯已不再是主导。据当时《财经》杂志的报道,滴滴和Uber的管理层谈了两周,在确定了合并架构之后,才正式告知腾讯这个事实,腾讯从战略投资变成了财务投资。 只是,这个时候 ,腾讯还会再在摩拜这里吃一次亏么? 反过来看滴滴和 ofo,同样是一段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本来掌握出行入口的滴滴在看到共享单车这个形态后,完全可以自己做来补足短板,实现长短途双配置的大出行入口拼图,可滴滴在匆忙之间选择了ofo。 这跟当年的百度一样,直到现在,百度地图都有着都有着广泛的市占率,原本可以自己做打车平台,但百度选择了战略投资 Uber 中国,早早变成了利益相关者,捆住了手脚。 对滴滴而言,在摩拜接入微信压力下,选择接入 ofo 已经势在必行,但是 ofo 目前还没有 GPS,显然不是滴滴构想当中效力最好的场景。 四、 什么是滴滴设想中引入共享单车最好的场景? 用户打开滴滴时的期待,预期说是为了打车,不如说是为了寻找一个最佳的出行方式——现在,大家已经会在顺风车、快车、出租车、专车依据具体情景,来切换了,这些产品之间互为替代品。共享单车当然也是这种替代品之一,不过,用户期待的是确定性,确定自己能在身边不远处有共享单车,这就需要GPS;或者,当难以打车时,滴滴自己通过对共享单车GPS位置的判定,推荐乘客用共享单车出行;当堵车或者有汽车难以行驶的小路时,也可以让用户下车改为骑车出行——三种场景下,GPS都是关键。 我们仔细想想,谁能满足滴滴这样的设想?在当下看来,是拥有GPS功能的摩拜。只有GPS,才能让用户预约车、找到车。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来审视摩拜和腾讯的关系。当前无疑是腾讯和摩拜最甜蜜的时期,但是在甜蜜期过后,摩拜若想要成为滴滴那样的出行大入口,衍生出作为其他的产品形态,就必须独立发展。那么未来,它要不要再引起其他强力股东?要不要跟ofo合并?而这个时候,吃过滴滴苦头的腾讯会不会想方设法加以阻拦?毕竟,如果腾讯没有占大股,对它来说是很不划算的。 对腾讯来说,如果当初投资 ofo,关于失去控制力的顾虑可能会少很多。 直至今日,ofo上的数据,都有接近一半是从ofo的微信订阅号上达成的,作为一个只需“弹密码”而没有GPS模式的单车品类,ofo本身并不需要App过多的功能,从这点来看,ofo是非常成功的微信内创业者。 更为重要的,ofo 模式一开始就打出了“所见即所得”的口号,是彻彻底底的把线下当成了入口,对于苦苦追求连接线下、甚至为此不惜把微信小程序阉割的微信来说,无疑是一个好的标的。 而由于 ofo 本身依赖于微信的设置,腾讯投了他,相比投了可以撒欢跑的摩拜,也会更加忠诚。腾讯大概率不会重蹈以战略投资的名义进去,以财务投资者的身份出来的覆辙。 事后评论都已经为时已晚,在当时的场景下,腾讯、滴滴对ofo、摩拜的相互选择早已牵涉进入太多的利益揪扯,作为看客,我们只能在惋惜一声“共享单车最好的搭配,本应是摩拜 +滴滴、ofo + 微信”之余,静看事态如何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