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VC追逐的目标只有一个——高回报率。Crosspoint,这支回报率曾高达 33.7 倍的“神话”VC,却在顶点以“自杀”的方式急流勇退。 在这篇长达六千字的文章,不仅可以看到美国VC二十年来的发展缩影,更值得所有人反思“风险投资”的真正含义。 2000 年 5 月 29 日,《福布斯》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名为《最好的投资人》的文章(“The Best VCs")。杂志编辑采访了投资人,创业者和FA们,调查在他们眼中“谁是最好的投资人”。以下是文章的开头: “我们有些担心我们得到的是那几个老生常谈的名字。我们虽然听到了几个众望所归的名字(Doerr, Khosla, Moritz), 我们也收获了一些没想到的(McCance, Roizen)。更有趣的是,我们的调查时不时会发掘一些顶级基金中隐藏的能人,比如 Benchmark 的 Andy Rachleff。下面这个列表也展示了 VC 界的风云变幻。不仅仅有两位女性入选,同时,有两家 VC,软银和 Benchmark,在五年前甚至尚不存在而今年有两位成员入选。除此之外,有着(两位入选)这样强势表现的,只有光环笼罩的 KPCB 和红杉。除此之外,我们发现了一个最厉害的家伙,红点投资里一位崛起的年轻人,叫杨卣铭(Geoff Yang) 。" 十七年后重新追溯,这一段话变的非常有趣。文中那几个“众望所归”的名字,到今天还奋斗在投资界的一线,仍然是行业中最为人敬畏的传奇。 John Doerr 领导着硅谷双子星 KPCB,在错失社交网络的一波,在清洁能源行业折戟沉沙 Fisker 和 MiaSole,同时深陷性骚扰丑闻时,于败军之际力挽狂澜,经历了一次震惊业界的清理门户后,在 2013 年重登福布斯封面,副标题是,“硅谷之王倒下了,但他如今重返王座”。 Vinod Khosla,明星创业者转型的投资人,在 17 年的 KPCB 合伙人生涯后,为了重仓满足自己狂野的清洁能源梦,自立门户创办 Khosla Ventures,完全用自己的钱,接连做了两支基金,投在了风险最高的行业上,从另类能源甚至到太空探索,成为了即便在硅谷也是最勇敢的人,一直到今天。 红杉资本二代掌门 Mike Moritz 就更不用说了,这个首位为乔布斯和苹果书写官方传记的前《时代》杂志记者,凭借对谷歌,雅虎,Paypal, Youtube,LinkedIn 等一系列巨头的早期投资,最近十年基本没跌出过《福布斯》杂志金手指排名的前三名。在 2012 年主动宣布罹患一种“罕见的,无法治愈的疾病”并会逐渐淡出后,却仍然活跃在公众视野,既投身于慈善和公益,也积极评论投资市场,偶尔还怼一下川普。 Benchmark 和软银这两家文中的“新兴基金”,用不同方向的持续成功,各自证明了自己不是昙花一现。前者保持了最严谨负责的基金规模,最精简的人员结构,成为了硅谷中“外科手术式 VC”中的首席代表。后者用令人咋舌的资金量,纵横捭阖豪赌全球各个新兴国家。而文中提到的“隐藏的能人”,Andy Rachleff, 在 Benchmark 领导了对一系列企业服务公司的成功投资后,转型成为创业者创办互联网金融独角兽公司 Wealthfront , 公司的 Logo 甚至令人意想不到的在 2015 年中国的互联网金融热时以“国外对标”的身份出现在了大量中国创业公司的 PPT 上。 那些“意想不到的”惊喜,Henry McCance 和 Heidi Roizen, 如今还真是已为陈迹。前者 1969 年就加入了传奇的 VC 基金 Greylock,早在十七年前时就已经开始低调的隐退江湖,成为波士顿红袜队的老板享受人生;后者作为硅谷社交界最耀眼的社交蝴蝶,在上榜时因为仅入行一年而饱受质疑,而后创业失败,只能利用自己的性别角色持续为女权发声。 榜单上还有一些其他人随后各自峥嵘。Gary Rieschel 离开了软银,在遥远的中国创立了启明创投,后来成为一些 LP 口中“启明的那个白人老头”;杨卣铭作为硅谷顶层少有的亚洲面孔,创办的红点创投成为了硅谷 2000 年泡沫最绚烂时的耀眼新星,泡沫破裂后仍然坚挺,数年后红点在中国靠奇虎 360 一役名震江湖;与他形成对比的是,另一位资历更老的华裔硅谷教父,执掌硅谷最老牌基金 Mayfield Fund 的 Kevin Fong,在泡沫破碎后基金表现几近一蹶不振,在重重压力与责难下,2008 年黯然离开了服务了整整二十年的 Mayfield,苦心孤诣的指导他的门徒林仁俊建设彼时没人看好的 Mayfield 的中国血脉,金沙江创投。 经过以上漫长的序曲,我们还剩下最后一个曾被这篇文章提及的名字,一家曾经声名赫赫,业绩睥睨所有硅谷老牌新贵,而现在却连百度都搜不出来一条旧闻的 VC 豪门,Crosspoint Venture Partners.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