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对于这类产品又该如何进行内容运营呢?其实笔者在之前的分享中不止一次的探讨过这个问题,今天算是对之前零散的知识点一个系统的整理吧。 非内容型产品的内容运营手段,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内容呈现和内容推荐。这两者对于平台类的产品来说,在促进用户转化上是仅次于活动引爆的有效手段;而且还具有相比活动引爆,效果更持久、稳定的优势。 2.1 内容呈现 所谓内容呈现,其实就是将用户最关心的信息以专门的方式简单明了的传递给用户,让其一目了然。 在这个过程中,运营人员所需要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基于产品定位 明确用户痛点需求 信息标签或是维度化 可以说产品定位本身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用户的痛点到底是什么,而标签(维度)化的形式便是最简单最一目了然的手段。 我们以外卖产品饿了么为例。
图片来自饿了app 首先作为饿了么这种外卖预订平台,其对自身产品的定位可以概括为:为用户方便地提供多样、美味、安全的食物。所以其用户群体关心的痛点无非就是:方便、好吃、实惠、有保障这几点了。 那么饿了么又是如何以标签化的形式将这些信息展现出来呢? 方便:呈现商家与用户的距离、平均配送时间 好吃:呈现图片、月售单数、用户评分 实惠:呈现“减”、“新”等优惠标签和人均价位 有保障:品类老字号冠以“品牌”标签 饿了么就是通过将这些用户最关心的信息以标签化的形式呈现在列表页,使用户无需进入详情页即可对意向商家有大致的了解。 而除了这种标签化的形式,还有一种内容呈现便是信息的维度化。维度化,通俗的讲其实就是产品的“筛选”功能。一个个筛选项,就是产品信息的一个个维度。
图片来自携程网 就像携程的酒店预订为例,预订酒店的用户最关注的的信息主要就是:地理位置、价格、酒店硬件、档次这几类。携程便基于这几个用户痛点,将筛选的维度定在了:位置(商圈、交通枢纽、行政区等)、价格、星级、特色等这么几类。 另外还有一种信息的维度化,那就是分类模块的设计,比如像下图京东的各分类模块。
图片来自京东app 分类模块的设计逻辑也是基于产品定位和用户需求,将产品信息维度化呈现给用户。在此便不做过多赘述了。 2.2 内容推荐 如果说内容呈现只是将内容传达给用户,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用户的决策成本,那么内容推荐可以说是“直接”帮用户做决定了。 相对于内容呈现的“静态”,内容推荐显得给家的“动态”,我们现在常说的“个性化推荐”便是典型的“内容推荐”。 一般来说,内容推荐主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类似于头条这种基于内容的推荐(虽说头条属于内容型产品,但其基于内容的推荐模式比较为大家熟悉,便以此为例了)。 比如说我作为头条的新用户,它会给我推送一些新闻。当我初次点击了娱乐类新闻。其后台算法便会认为我比较偏好这类新闻,后期在给我推荐的内容中便会加大娱乐新闻的权重。它推得越多,我看得越多;我看得越多,它推得越多。长此以往,恶性循环,最后我可能想看其他的经济新闻、体育新闻都无从下手了,因为可能满屏地推荐都是娱乐新闻。 这么说虽说有点夸张,但使用户被推荐的内容日趋狭窄这确实是基于内容推荐的一大弊端。 第二种则是基于用户的推荐,在这里亚马逊算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其算法逻辑是:比如我是用户A,你是用户B,我们都在亚马逊购买了母婴类产品;而你除了母婴类产品还购买了儿童图书。基于我俩都是母婴类产品的购买者,他们后台就会判断我是否也同你一样会对儿童图书感兴趣。作为测试,它会给我推送儿童图书类产品,如果我碰巧也购买了他它所推荐的。那么它就有理由认为:母婴类产品的用户和儿童图书类用户有一定的关联性。从而对其他购买母婴类产品的用户也推荐儿童图书,通过精准推荐提高转化率。当然,实际算法中不可能只通过你我二人的数据样本就如此草率地做出判断,但逻辑是这么个逻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