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额投资的不断进入,造就了一个个独角兽,但迎来所谓的资本寒冬后,投资人出手更为谨慎冷静。估值达到10亿美元,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一家初创公司的成功。但是,对于创业者来说,成为独角兽远不是创业的终点。 在这一轮的创业大潮到来之前,创投市场不似如今这般火热,市场上能被称为独角的兽公司,往往呈现“鹤立鸡群”的局面。不过,随着大众创业的“龙卷风”刮遍大江南北,资本开始狂飙突进,独角兽便不再那么稀有。 大额投资的不断进入,造就了一个个独角兽,但迎来所谓的资本寒冬后,投资人出手更为谨慎冷静,砸钱的疯狂期已过,独角兽的数量也在缩减。据CB Insights的数据,2014年,市场上有23家新晋独角兽;2015年,有40家;到了2016年,则仅有12家。 2017年即将走过三分之一,这一趋势还会继续吗?新芽NewSeed(ID:pelink)根据融资额等公开信息搜集了2017年的新晋独角兽,从它们身上,我们看到,资本对于风口的追逐,依旧不遗余力。而那些发展日渐成熟的公司,在经历了一轮轮融资并在自己的领域形成优势后,也为资本所青睐。 这些新晋独角兽现状如何,他们背后潜伏了哪些资本“猎人”?且看下文:
1、摩拜 估值:30亿美元
季节更替,春暖花开,去年冬天还被质疑是伪需求的共享单车,终于实实在在地成了城市里的一道风景线,资本的前瞻性和狂热在这个领域里得到了充分地体现。1月,摩拜完成其2亿美元的D轮融资后,正式迈入了独角兽的行列。 2015年,胡玮炜在“你疯了吧”的质疑下,坚持创办了摩拜,在公开的演讲中,她一次次地提到,这次创业是一个关于人们和冰冷城市互动的温暖故事,并坚信,如果一个城市流行单车的话,这个城市的幸福指数一定很高。 “那辆被人卸了两个轮子像被肢解了两条腿,还被‘四脚朝天’地这么放着的单车,似乎老远就听到它的呻吟了,凶手就是我们的人性。”当共享单车被称为“国民照妖镜”的时候,它正在深入民心。纵然还有资金池等问题被不断地搬上台面,但如今看,共享单车确实戳中了用户的痛点。 我们依旧很难断言,这个行业在最后会遭遇被收编、被合并还是其它难以预料的命运,但可以肯定的是,共享单车这个品类和行业会继续下去。 2、知乎 估值:30亿美元
作为知识分享领域的先行者,2017年1月12日,知乎宣布完成1亿美元D轮融资。在过去的一年,知乎也在从不同维度扩充着知识连接,比如,它做了机构账号、广告产品、书店、知乎Live、值乎。 在《知乎的初心》一文中,周源说,“真正有价值的信息是绝对的稀缺品,知识被系统化,组织化的高质量信息都还存在于个体大脑中,远未得到有效的挖掘和利用。知乎提供了一个产生、分享和传播知识的工具。” 知乎的投资人徐新在回答为何投资知乎时表示: “知乎的问答模式很犀利,护城河也很深。关于内容,我们觉得有一个‘1%定律’:从人群的角度来看,100个人里面有1个意见领袖。所以关键是要做得早,把那1%的意见领袖牢牢抓住,同时还要确保机制公平、上升渠道通畅,让新用户也有机会成长为意见领袖——时间的积累就是护城河。” 知乎的护城河是不是足够深,我们或许能很快一见分晓。知识分享和知识付费的潮流从2016年涌了起来,分答的走红,罗振宇的得到,微博和今日头条的入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讨论知识付费,连王思聪都靠回答问题赚钱了。 3、学霸君 估值:30亿美元
1月,学霸君宣布完成1亿美元C轮融资,这家以拍照答题起家的公司,经过3年的用户积累后,也开始尝试规模化变现,在2015年9月推出了在线答疑产品。然而,这次尝试并不成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