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中想起当初写的小软件,忽然发现那才是我做过项目中,最成功的一个。实实在在提高了生产效率,解决了老板,业务员,车间工人信息对称问题;每个人的工作都在一个页面完成,操作简单直接,所有人都认可;甚至还有其他厂老板偷偷跑来主动要求安装! 想一下互联网思维下的工具软件,SaaS,免费,拉新,留存,游戏化思维......但如果真正能帮助用户解决问题,其实不需要那么复杂。 仔细考虑下去,这个小软件其实并不是我的项目。我只是把代码写出来而已,真正的产品经理,是那位根本不知道什么软件工程互联网思维的小老板啊。是他简洁明了地设定了步骤,定义操作界面,把貌似规范其实不接地气的流程简化到最少,而使用的人还都明白。 最重要的是,他没有简单地屈服行规,把赚钱手段停留在拉客户,买机器,压榨工人上,而是一直在想如何用技术手段优化生产效率;他也没有简单地接受行业软件,认为那样才是规范合理的。最彻底的实用主义,才带来最实用的拿来主义。 从提倡免费开始,软件开发似乎就不再是以解决用户问题为出发点,而是强调利用用户的贪嗔痴,占领用户心智,以及用户时间和硬盘空间。产品价值不在于服务是否有意义,而是要符合潮流迎合套路。 时至今日,在产品上考虑什么是核心功能,如何设定优先级,我往往会想起当年的陈老板。其实他不是客户,而是产品研发道路上无意中偷学到的一位老师。遇到自以为很懂的项目,静心想一想,到底给用户带来什么帮助?有没有拘泥于所谓的流程和规范,而没有将用户价值最大化? 三 几年前大数据刚刚热闹起来的时候,我还遇到过另外一位“老师”。也是一位朋友介绍,说有海归前辈想一起聊聊大数据项目。这位前辈不仅是技术达人,并且已转战华尔街,对金融业务有深入认知。此次回国创业,要和本地名牌大学携手共建。能被他点名邀请,倍感荣幸。 聚会场所就在大学内的会所,两桌人基本上是大学各学科的教授博导,聚集起来与前辈共商大计。。觥筹交错之后,教授们纷纷畅谈大数据前景;都是老师,个个口才无碍,言辞便给。然而我听下来发现他们基本不知道什么是大数据,甚至大部分连数据库都不懂。当然,这些生物、化学,环境科学,甚至文科的老师不懂大数据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为什么要组织他们来聊这个话题呢? 散席后前辈和我单独聊天,主要是问我之前金融软件的实施。然后慢慢提到他现在要做的项目。原来前辈做大数据不过是个幌子,关键是要找个当前热门的课题,以海归身份与学校合作;再以名校的名义找地方合作开发软件园区,找些本科硕士去做软件外包,找些中专大专去建客服中心。学校完成校企合作任务,教授们完成课题任务,地方政府可安排就业兼顾完成科研园区指标,而前辈最终是要拿下一块地。 这种多赢模式今天不新鲜了,当年可让我大开眼界。原来技术可以这样玩,原来资本运作是这么回事。当初玩的是大数据,现在就是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新能源汽车。当年教授们的即席发言,只要把几个关键词换掉依然是今日头条。 和这位“老师”相处的时间更短,不到三个小时。但也偷到一点学问。以后遇到看不懂的项目或者热点,停下来想一想,这神神道道的家伙真的知道他在说什么吗?他到底在给谁创造财富呢? 四 产品研发十几年,看了好多朋友圈,读了好多干货。在产品设计的启发上,偷师学到的几点体会,却是最深的。 两位老师都善于利用技术。一位用其实,一位用其名。研发人员为技术而技术的案例太多,生怕错过了潮流,或者怕不能证明自己的能力。 马化腾说过:“产品经理最重要的能力是变成傻瓜,发现问题,然后想为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发现真正要解决的问题。而普通产品经理往往担心被发现是傻瓜,于是想法设法多铺陈些功能,然后去教育用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