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一次去新加坡和往常不一样的地方,就是要求我朋友带我去新加坡的孵化器看看,因为据说新加坡现在创业热潮滚滚,连共享单车都有了。我的朋友在新加坡创业10年有余,对当地的环境非常熟悉。他带我来到他公司边上的一个孵化器,走过科技感十足的长廊,宣传报琳琅满目的门厅,孵化器是一个约3000平的空旷的大厅,各种适合办公的工位、会议室、小隔间,适合不同规模的团队。几万元的打印机,视频会议系统,路演厅,各种杂志书籍,咖啡饮料设备,还有一个小吧台,适合忙累了头脑风暴。 唯独没有什么团队在办公。有点人去楼空的景象。朋友解释说,这个孵化器是政府出资扶持设立的,按照美国知名孵化器YC的标准招聘和投资团队,然后孵化,不合格的3个月就要淘汰。然而进来的少,淘汰的多,慢慢的企业就不剩下什么了。 作为一个在新加坡创业多年并且活下来的企业,我朋友说各种创业组织和机构,设计了很多活动,他参加,但是不是很喜欢。所谓的活动,聚集各行各业的创业公司交流,本意是好的,效果也是好的,但是就是太耗时间,一周4,5天在和其他CEO做交流,没时间做产品谈业务,也是痛苦。 “但是不这么做呢,孵化器就不像孵化器,失去了价值,变成了普通的办公室而已。”朋友摊摊手,“负责孵化器的人总得要让别人知道他做了点什么吧。” 我深以为是。去年我们做VR的时候,研究过上海的孵化器和众创空间之类的项目,上海一共93家这样的创业空间,情况也类似。 然而我们几位熟悉的创业空间的朋友告诉我们,上海很多创业空间,都是原来的老厂房,制造业不做了,仓库没有了,现在改造一下,变成办公空间,如果打上创业的招牌,尤其是当下热门的行业,一是好招商,二是政府好扶持。理念越前卫越好,越前卫越好操作。去年VR火,去年众创空间排队找我们VR团队做活动,今年不火了,众创空间躲着我们VR团队。今年流行人工智能、共享经济,众创空间都在招这类团队。 所以关于孵化器、众创空间的需求,即使在创业热潮澎湃的城市,也并不一定来自于创业者。新加坡、上海交通和通讯如此之发达,信息流动如此之迅速,很难想象,一个创业团队,有多大可能闭门造车,或者离开了孵化器就不行了。然而政府支持创业,追求产业升级转型,有落地的需求,闲置的老厂房有再利用的需求,这是需求的真相。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