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017年4月11日,北京投资者买入了68.08亿元,上海投资者以买入57亿元排名第三,广东以400万元的微弱优势领跑北京,买入了68.12亿元。在一月份,广东省投资者买入的资金为18.10亿元,到了2月份下降到了12.89亿元。 在A股,二级市场58%的交易,来自北上广江浙这五个中国最发达的省市,而在新三板,读懂君统计了从2014年到2017年4月11日,新三板协议交易所有的成交明细,看到北上广江浙贡献的资金达到了72%。 在新三板,北京长期占据着“老大”的位置,北京投资者的买入份额一直位居前列。但北京的地位并不稳,屡次被上海和广东超越。尤其明显的是,广东投资者的买入额在明显增加。 北上广三雄争霸,谁将成为新三板真正的王者? 三雄争霸,北京“老大”地位屡受挑战 江浙北上广,是中国资本市场名副其实的高富帅。 2016年,在A股市场,江浙北上广投资者贡献了58%的交易额;在新三板,他们贡献了72%的交易额。 在A股,广东是老大。2016年,A股交易中,广东省的投资者买走了16.99%,名列第一;上海投资者买走了15.03%,排名第二;排名第三的是浙江,仅有11.87%的份额。而北京排名第五,市场份额不到10%。 在新三板,北京是老大。根据读懂新三板研究中心的数据,从2014年到2017年4月11日,在新三板,北京以总成交额411.4亿元位居第一,市场份额占比达到18.63%;上海、广东以359.3亿元和336.6亿元分列二、三名;浙江省以211.3亿元位居第四,江苏则以169.6亿元位居第五。
(数据来源:Choice,读懂新三板研究中心) 新三板,给了北京在资本市场做“老大”的机会。但北京的“老大”地位,却频频遭到上海和广东的挑战。 新三板在2015年初开始快速成长,并为世人所知。因为起源于北京,一开始,在新三板买入最多的,是北京的投资者。
(数据来源:Choice,读懂新三板研究中心) 但这种情况在2015年第四季度发生了改变,那时,上海开始冲击北京的“老大”地位。 2015年第四季度,上海投资者从二级市场,以协议转让的方式买入38.47亿元,首次超过了北京32.33亿元的买入额。 2015年第三季度上海投资者仅买入18.54亿元,第四季度的大爆发,是因为什么?读懂君发现,是因为当时的明星股东海证券(832970.OC)。 2015年12月22日,华泰证券上海武定路营业部以每笔11.65万元的价格,从国元证券上海威海路营业部证券营业部买入3000万股,总共花费3.49亿元;第二天,国元证券上海魏武路证券营业部则以9元/股的价格,从国泰君安酒泉南大街证券营业部买入1800万股,花费1.62亿元。 两天贡献的买入额就达到了5.11亿元,这也成为上海能在第四季度买入首度超过北京重要的原因。不过因为前三季度的优势,2015年,北京最终以全年146亿元买入额位居榜首,上海以116亿元排名第二,广东则以110亿元排名第三。 2016年,上海超过北京,广东开始崛起 虽然2015年买入额位居榜首,但北京的“老大”地位依然不稳。从2016年第一季度开始,北上广三雄争霸的局面正式拉开。 2016年第一季度,北京投资者买入25.79亿元,上海投资者买入51.81亿元,广东投资者则买入32.91亿元,一举打破了之前的平静。 在这场攻势中,上海依靠的依旧是疯狂买入东海证券, 2016年1季度,东海证券总共成交了42.81亿元,其中26亿来自于上海。 而广东率领的则是两座城。广东在新三板的“崛起”主要是因为深圳和广州,其中深圳是主要的火力输出点。在2016年第一季度,广东32.91亿元的买入额中,深圳贡献了20.82 亿元。 之后,在第二第三季度,北京仍领先于广东和上海,但是,在2016年第四季度,北上广又上演了一场“大战”。 第四季度,北京调来重兵,一下买入79.80亿元,发起最后的“反攻”。上海投资者也不甘落后,一下买入76.75亿元。 上海投资者依靠的依旧是东海证券,第四季度买入东海证券23.84亿元;而北京买入额放大多少有点侥幸的意思,因为买入额排名前两名的股票,都不是真正的投资者在买入,而是单纯的点对点交易。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