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先生刚刚创业,这一切不具备,他需要走出去给员工做出表率。小史同学没有渠道,他不得不走出去,这是好事,很多创业者就是这样被逼上市场。成功的秘诀都一样,随时紧盯市场,才能找到商机。 职场精英和创业精英可以相互置换吗? 不能。 一方面,身为职场精英,建立信任和争取资源是基本素质,所以,如果本身在职场中就不是精英,放到组织型创业项目当中担任CEO,通常也难以成功; 另一方面也必须要承认,职场和创业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态。职场精英作为公司的「专业打工人」,并不要像创业者一样的「强心脏」以及事无巨细的学习能力。他们是公司指令的完美完成者,而非指令的制定者本身。 这篇文章就列举了职场精英在创业中的典型心态—— 总有人会替我去做; 我按部就班的完成任务就好了; 只做眼前熟悉的事; 服务仅限于做一些表面工作。 当打工经验丰富的你跳出舒适区,难道还要重复过去吗? 来源 | 世界经理人网站博客 王先生以前是在广东一家鞋业公司工作,担任副厂长已有好些年头,因公司财务等原因,他回到了武汉,原本也是不打算继续打工的,用一些自己的积蓄,自己找一个项目做老板,于是,开始了他的创业经历。 第一次创业,他还是选择了做鞋业生意,做熟不做生。他从晋江找到了一大批因积压不能进口的皮鞋(有品质,有款式)租了一个门店,向全市铺货,准备批零兼营,他还怕人手不够,七八个人,还请了一个经理具体负责,货是有不少,可是市场打不开,电话联系,对方都不要;上门推销,对方要支持;样品寄了不少,没有回音。 到后来,鞋子卖不出去,每天的租金超过了营业额,无奈之下,门店转让了,货品也以最便宜的价格转让给了一个应届毕业生(当时求职的业务员之一)。结果,这个学生伢倒是做得不错,现在自己单干,还某外企鞋品牌的代理商。 我问他,你的代理商都是从哪找来的,他说是朋友们提供的名单,我又问他,你去过十堰没有?他说没有。那么,小史(指那个大学生)是哪儿人?他说,是荆州的,你在店里经常见到他吗?王先生说没有,为了节约费用,他还亲自守店一个星期,也没见到小史的人,据说他跑业务了…… 第二次创业王先生不选择老本行了,他与他的老婆选择了一家沐足特许加盟店,他认为连锁加盟有保障。于是花了不少银子装修,虽说是按总部装修的要求像西藏风格一样,可是武汉的消费者却不是很买单,员工四五个,宣传了不少,还在小区周边做了大量广告,生意还是时好时坏,结果是今年初达不到总部的要求,代理权取消了,相关的沐足设备也退不了,烦心得很。 我问他,选址的时候,你花了几天时间,王先生一怔说,刚好是朋友的店,就转给了我,我又问他,你做了什么样的宣传,他说,还做了几块电梯框架广告,单页印了几千份,彩色的,送到了店面周边一千米内的社区和相关楼盘。我又问他,你给客户洗过脚吗?他说,没有,不过,开张时我们做活动免费给前50名客户洗过,大家都说效果很好。 王先生说,他不怕失败,可是他就是找不到失败的原因,钱投了不少,隔壁的店面来来走走,他也不知疲乏如何才好。 我想了一下,告诉王先生,失败的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如果能意识到,以后去执行落地,相信至少对生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心态没有调整过来 创业与打工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就是老板和打工仔两种不同的阶级,一个是自己做主,一个是为人做主。老板是什么?店里浪费的第一滴水,都是他的命;员工中午吃饭时间休息一会儿,他就恨不得把这个时间可抠出来,不算工资。一天店内顾客不上门,嘴巴就要上火。这就是老板的心态。 特别是在创业初期,老板就是店里第一号员工,而员工呢?其实就是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老板责任,再能干的员工只是职责。 王先生打工多年,在内心已经适应了这种关系,所以创业者不知不觉表现出这种心态,如不去跑业务,靠名单沟通,销售没上来,人员架构倒建起来了,这是创业者的大忌! 打工者认为,问题解决不了,还可以找我的老板。创业者是问题到此结束,自己必须解决掉。创业者要有一穷二白,自力更生的精神,创业者要有敢于尝试的身先士卒,对于大公司的规划和决策,特别是以一个店面为基础的创业者来说,根本没有必要。心态摆正了,做事就到位了,事事是我先来,而不是事事大家做。 王先生正是吃了这个哑巴亏啊。 不敢冲出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