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内容推荐”,把主语谓语宾语补充完整之后就是“系统把内容推荐给用户”,那推荐系统如何构建,说白了就是要解决“什么样的内容推荐给什么样的用户”的问题以及“如何推”的问题。 针对引文中的两个问题,可以总结为以下三个点 我们推什么样的内容——what我们推给什么样的用户——who内容如何推荐给用户——how一、内容篇 说到内容,先不着急解决“推什么”的问题,在这之前,我们首先要分析我们拥有什么内容,这些内容是如何产生的。 目前互联网内容信息的载体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而生产这些内容的用户大体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专业从事内容生产的PGC用户,一个PGC用户的背后往往由一个专业的团队组成,他们分工明确,撰写、拍摄、录制、后期、包括后期的市场宣传都有专门的人员从事,此类用户的生产的内容质量往往比较高。另一种是普通的UGC生产用户,此类用户无固定生产内容的习惯,往往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其生产的内容质量也较低。 根据平台定位不同,其拥有的内容资源也不同,生产内容的用户构成也不尽相同。根据上述列出的几种内容类型和生产用户类型,可以组合出“图片+PGC”、“文字、图片+PGC”、“视频+PGC”、“视频+UGC”….等多种组合类型。结合自身平台业务线,找出内容数量靠前的几种组合,也就是我们所拥有的内容优势所在。 当我们分析出我们拥有什么以后,接下来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筛选优质内容,以及如何进行内容信息识别和聚类,对于优质内容我们要在推荐策略里基于更多展现曝光 关于优质内容的筛选,主要分为“机器筛选”和“人工筛选”两种方式,而实际操作中,往往是二者的结合,因为单纯机器筛选其客观性太强,部分优质内容机器无法识别(对于上述四种内容信息的载体,其展现形式的表现力:文本<>图片=音频>视频)而纯人工筛选又会受审美差异等主观因素的影响难易做到公平公正。 “人工筛选”的方式无需多说,而对于机器筛选优质内容,在筛选之前要做好充分的数据收集及上报,只有数据维度足够充分,才能为筛选做保证。拿音乐app软件举例“如何评判一首普通歌曲的质量好坏”如下图所示: 除了歌曲本身作为内容的形式之外,更是链接“内容生产者”和“内容消费者”之间的纽带,所以数据的收集除了歌曲本身的属性之外(例如:音频长度、kpbs、格式、文件大小….等等)之外,也要从生产者的用户属性(PGC/UGC,年龄,地域,性别,个人爱好….等等)、发布行为(上传歌曲的时间、上传歌曲的频次….等等)和消费者的用户属性(性别、年龄、职业、地域、注册时间….等等)、浏览行为(点击、播放、重复播放次数)等多维度评价一首歌曲的质量。不同app对于内容的质量评估数据指标不同,需结合实际情况具体分析,此处不再一一详细列举各个数据指标。对于歌曲而言,最终要的几个指标无非是:曝光点击比、播放完整度、评论、分享、收藏率…等等等等等等 此处对内容质量的动态评级,还可以利用对生产者评级和消费者评级的方式来判断,各个等级之间有着严格的标准划分(此处不详述分级的方法,具体情况具体制定),用户的评级随自身行为动态调整(等级正反馈、负反馈机制)。不同等级的用户生产和消费行为,对内容评级的影响不同,越优质的用户其行为对内容质量的影响越大。 说完内容质量的评级,之后就是对内容的聚类。还拿音乐举例,音乐本身并无任何分类,对于一首歌曲而言无非是多个音符的连续演奏。我们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对歌曲进行分门别类:欧美音乐/港台音乐/内地音乐…、摇滚/流行/蓝调…、抒情/狂欢/悲伤….、钢琴曲/小提琴/吉他曲。此处对内容聚类的方法应遵循“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的原则即不同划分维度之间要相互独立,互无交叉,而每个维度里划分又要尽可能细化到最小的颗粒度。 除了内容聚类的方法,内容的聚类的流程,同样的,可以采取人工和机器结合的方式,其大体流程如下图所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