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开始了一轮集中的爆发,巨额融资不断,一片欣欣向荣;两年后,创业者和投资人都发现,互联网保险的发展,比想象中难得多。
从今年开始,互联网保险开始变冷静,更接地气。 原来的玩家,大部分开始向“场景险”转型,用“B2B再2C”的方式,迂回前进。 场景,就如他们不约而同握住的救命稻草,这将成为互联网保险唯一逃生出口吗? 01必争场景 2016年,互联网保险的融资新闻开始刷屏,动辄融资上亿,估值十亿百亿。 但在下半年,玩家开始冷静地意识到,互联网保险的发展,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容易。 首先,市场教育不足,用户对保险的好感度不足。一提到保险,在用户的印象中就会出现巧舌如簧的保险代理人,甚至会与“诈骗”、“忽悠”等词联系到一起。 其次,就是保险的本质,是一个低频、弱需求产品,传统保险对于用户来说,可有可无,没有触到硬性痛点。 “保险是一个特殊的金融产品,它是一个‘非等价契约’。”大象保险CEO杨喆表示,“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花100块,来保障未来不一定发生的风险。” 因此,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保险都是销售来驱动。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保险产品的广告流量转化率低,仅为3%-5%左右,也是因为其“弱需求”的实质。 在去年,一家互联网保险花费千万,投放硬广,结果转化率低得不像话。 在这样的背景下,互联网保险开始了一场转型和破壳之路。 有意思的是,大家几乎不约而同地,挑中了“场景险”模式,开始深耕场景。 淘宝退货运费险是场景保险的鼻祖,且做得最好、规模最大。 2010年,淘宝交易额达到1000亿,保护消费者的“七天无理由退货”规则也实行了三年。 但关于“退货邮费”应该由谁来承担的问题,却一直争论不休。 据淘宝提供的数据显示,在退款交易纠纷中,“有42%是由于买卖双方对退货邮费问题协商不一致产生的”。 2010年年中,淘宝联合华泰保险推出了退货运费保险,当时宣传语句是“为淘宝卖家量身打造”,一旦发生退货,退货运费将由保险公司承担。 从店家补贴开始,到现在消费者愿意主动购买,淘宝退运费险顺利培养了消费者的习惯,完成了华丽转身。 目前,淘宝退运费险一年实现了30亿保费。这次巨大的成功,无疑是创业者的强心剂。 创业公司不遑多让,确实紧跟步伐,开始了探索。 比如,驾校场景中,经常会有学员挂科,海绵保的“驾考宝”,是挂科就能补偿考费、学费; 比如,目前激战正酣的“共享单车”领域,也成为互联网保险争抢的好场景,“每次解锁背后,都有一张保单,把原来传统的骑乘意外险碎片化、高频化。”海绵保创始人兼CEO许贵生称。 比如,保准牛为百度外卖制定了“新津保”与“众包保”,外卖新津不用担心在送餐途中,误将行人撞伤的风险。 还有物流、二手车鉴定、医美等场景,互联网保险公司都在积极接入。 为何大家都如此不约而同扎根在了场景? 02被迫之举? 场景险确实有某种魅力。 看起来“弱需求”的保险产品,一旦和场景结合,就产生了强大的爆发力。 在场景中,用户对风险的感知度,明显提高,有了购买冲动,再加上场景保险小额的特点,“用户能在30S内,瞬间做出购买决定。”悟空保CEO陈志华称。 在某种程度上,场景激活了用户,化解了“弱需求”的桎梏。 而另一方面,一些场景险领域,是传统保险产品不会切入的领域。 随着互联网发展,诞生很多新模式。这些模式的背后,也诞生了新的保险需求。 比如,共享单车出现后,就有了骑行的保险需求;上门按m师出现后,就有了他们人身安全的保险需求——这些都成为互联网保险平台新的机会。 “目前场景保险可以分为两个维度,一种是‘新场景新需求’,一种是‘老问题新产品’。”陈志华对一本财经表示。 这些新的细小场景,传统保险看不上:一方面是肉太小,一方面是难以下口。 保险产品的诞生,需要遵循大数法则,精算师需要根据各种统计数据,进行风险定价。 比如传统寿险的设定,需要地区的生命周期表、通货膨胀等各种复杂的静态历史数据进行风险定价。 但一个新的场景,诞生时间短,数据不足,且变动多,传统保险公司的玩法,根本难以开拓。 在某种意义上,互联网玩家经常会将传统玩家看不上,或又脏又累的活儿,捡起来干了。 而在保险领域,这些传统保险看不上的生意,却成了互联网保险眼中的金沙。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