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中,Candy在回顾自己一路走来的得失及决定事业转折点的“第一桶金”时,首先总结出七个字,即“增加核心竞争力”。似乎在她看来,成功的秘笈便在此。“我是天津人,2001年大学毕业后便与同学结伴到上海发展,刚到上海时我零工资在一家杂志社做校对并负责查看读者来信,可以说工作枯燥而机械。但为了学到更多知识并积累更多实践经验,我常利用中午吃饭时间与杂志社的编辑们聊天,一来二去大家便与我成了朋友,见我好学上进,他们总会主动利用闲暇教我一些出版知识和编辑技巧。”Candy告诉记者,大学时她学的是广告设计专业,又是校报的编辑,因而学习这些出版知识并不难。 事实上,很多时候人生的转机都是悄然而至,没有任何预兆的。“零工资的第五个月,某天上网,我看到上海当地某知名时尚媒体招聘编辑,并承诺提供不菲的薪酬与发展空间,但从招聘条件看,当时的我并不达标。但为了期待奇迹发生,我还是壮着胆子投递了简历。出乎意料的是,一周之后我接到了该媒体的笔试通知,接着便是备考。说实话,以我当时的资历能获得笔试机会已实属天上掉馅饼般幸运,所以我以高考般的努力与认真来对待这份来之不易的幸运。一个月后,我再一次如做梦般接到了面试通知,而面试的当天我才惊讶地发现自己的笔试成绩竟然排在了第三。要知道当时总共有300人参加笔试,其中90%以上都是其他同类媒体的在职编辑记者。带着这份自信,我又顺利通过了面试。就在一切看来胜券在握之时,该媒体的副总编主动约我谈话,大致意思就是考虑到我实际工作经验较短,因而只能先做实习生,实习期间既没有五险一金又没有基本工资,只是按稿子领薪水,且何时转正签约也没有特定期限。尽管最终结果与我面试、笔试的表现不相吻合,但我依然果断答应了副总编的要求。”用Candy的话说,缩短成功时间的唯一方法便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这家媒体便是Candy心中一直以来的“巨人”。 记者手记 有着“中国创业教父”之称的著名企业家马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讲起过自己赚取“第一桶金”的经历:那时大学毕业后的马云在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教英语,并于1991年与朋友成立了海博翻译社,结果第一个月的收入仅为700元,难以支付2000元的房租。就在大家动摇时,马云只身一人背着da麻袋去了义乌。接下来,摆地摊卖小礼品、鲜花、书、衣服、手电简成了他每天必做的事情,且一坚持就是两年之久。而恰恰因为马云摆地摊赚取的“第一桶金”不仅养活了翻译社,甚至还组织了杭州的第一个英语角,同时更让人未曾预料到的是现如今的海博已成为杭州最大的翻译社。 马云在谈及这段经历时说:“我当时之所以固执的坚持,是因为我觉得它一定会有需求,而且能成功。”在马云看来,暂时的挫折与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放弃,因为放弃便意味着永远没有了成功的可能,而对于“第一桶金”的积累尤其如此。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