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产品的IP思维被异化,其实全球IP运营最为成功的是迪士尼。迪士尼从漫画延伸至电影、儿童游乐园等,构建一个完整的IP链条。迪士尼乐园是集团IP经营的核心,迪士尼乐园创建初期就确定“快乐”作为服务的哲学。 在确认快乐作为自身产品哲学后,迪士尼乐园要求员工首先要“百分百快乐”,确保在工作的时候是发自内心的快乐,并能带给感染他人的快乐。迪士尼乐园严格呵护快乐团队,新员工面试中将应聘者的天生快乐指数列为第一原则。 迪士尼乐园在执行快乐服务(产品)哲学中,重构公司的组织、流程和话语。 例如在迪士尼乐园公不设立“人事部”,而是“角色分派中心”; 不称员工从事的工作为“岗位”,取而代之的是“角色”; 不称员工为“职员”,而是“演员”;上班穿的服装,不是“制服”、“工作服”,称为“戏服”; 迪士尼乐园不是“工作场所”,而是为孩子们“提供快乐的大舞台”。 企业语言风格和流程,对员工(演员)耳濡目染,将快乐的产品哲学传递给孩子们。
美国卖鞋子的Zappos电商,创始人谢家华将其产品服务哲学定义为传递快乐,而非卖鞋子。用户在Zappos下单买鞋子,买一双鞋子,给你配关联的三双鞋,试穿后可以把不合适的另两双寄回去,邮费还不用支付,你说客户是不是会快乐点呢? Zappos在江湖上还有一个让人津津乐道的服务就是热情的客户服务,这种热情不是虚情假意培训出来,客户考核第一标准是: 客户快乐、客户满意,而国内客户热线考核既要保证接通率又要尽可能压缩通话时间,Zappos的有个客服和客户快乐聊天3个多小时,如发生在国内企业,客户服务人员可能就被开除了。 传递快乐,需要快乐的员工,Zappos员工,如干得不开心而辞职,企业会给员工道歉并支付2000美金。 新加坡航空以体贴服务为产品哲学,空乘人员会创造性去满足旅客的要求。产品哲学是通过员工落地,我们不可简单喊口号,更多是落实在与员工的各个接触点上。在乘坐国内航空公司,空乘人员会礼貌过来问候一声,随手送上报纸,更多的时候我看到的微笑是有点生硬和假,这就是产品服务哲学仅仅停留在口号的写照。 维度2:围绕产品和用户关系构建的产品哲学 在产品自身哲学之外,围绕产品和用户关系的思考和坚持的信念就构成另外一个维度的产品哲学。产品和用户关系是不可回避的,原则上每一个产品哲学都需要涉猎,碍于产品哲学的描述差异,可能是融合在其他的理念中。 如何在产品中对待不同用户,是否平等?为什么样的人服务,选择什么样的用户?这些类似的话题背后的答案就是围绕产品和用户关系构建的产品哲学? 产品中是否公平对待所有用户,就会出现以去中心化、中心化等维度的产品哲学。 产品中选择服务普惠的用户、边缘用户、有钱用户等维度界定的产品哲学,例如普惠金融、奢侈品等。 互联网产品运营中,中心化的思路占据主流声量。中心化(Centralization)和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体现在集权与分权,如果从互联网传播形式来诠释就是从我说你听的广播模式,向人人有个小喇叭的广场模式。门户网站产品组织系中心化,去中心化的典型有:豆瓣、知乎、快手等。 产品哲学有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理念,但在一线运营和产品开发中会出现中心化和去中心化是融合在互联网产品中。
中心化和去中心化都对应着信息或资源的流动。中心化意味着中心节点对信息和资源流动的控制或者约束,去中心化意味着个体对选择和平等的重要性。 例如推荐是中心化,搜索是去中心化。有人问小程序入口在哪里?张小龙说,小程序在微信里是没有入口的,也不会有一个类似商店的地方把小程序聚集起来。微信公众号在微信里面其实也没有入口。 一个用户如果没有订阅过任何一个公众号,就找不到这样一个入口,小程序也是一样,如果一个人没有去运行过任何一个小程序,他在微信里也找不到小程序的入口。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