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雨伞真的就一点机会都没有么?不见得,得看我们怎看这个市场,忘带伞的情况确实存在、不习惯带伞的人也有,在没有共享雨伞的时候,他们可以选择等雨停了或者雨小了再走,也可以蹭别人的伞一起走到公交或地铁站。这么看的话,共享雨伞对它首要的目标用户而言都不是刚需的存在。 但这并不能表示共享雨伞就一定没人用,如果有共享雨伞,对于下雨天没有伞的人也是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可以随时自在的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从基本面来看,中国市场的潜在用户足够多,每年挤出上千万的市场规模还是有可能的,可要想获得更大的市场,就需要逐渐培养更多的用户养成出门不带伞而选择共享雨伞的使用习惯。 从媒体报道的内容来看,确实有共享雨伞的创业公司抱着让更多用户以后出门不带伞的愿景(幻想)在做这件事,因为只有达到这种程度共享雨伞才有更大的市场空间,可即便如此共享雨伞的市场空间也不会太大,因为用户对雨伞的痛点需求根本不够痛,共享雨伞更适合作为一个补充者的角色存在,而是不是主导者。 区域化变点域化:让无序变有序,让失控变可控 共享雨伞不适合模仿共享单车“区域化”的经营思路,在某一块区域投入大量的共享产品,共享雨伞前期更应该选择“点域化”的经营方式,在定点借就到定点还,让无序的产品流动变得有序,让业务在可控范围内。 如果是点域的经营思路,就只需先在用户每日有来有往的办公区、学校等场景布点,第一天走时“借”,第二天回来时“还”就好了,这种经营方式更加有序,更节省人力成本,经营方只需定期检查雨伞质量,及时维护更新就可以了。至于模仿共享单车的无桩共享雨伞,会存在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共享项目的成本一定要低,不能为了让用户绝对的方便,就不断增加自己的经营成本,需要根据发展阶段做权衡。 最关键的是,共享这个事情,不只是在选场景,同时也在选用户,不是每一个场景都有价值的,更不是每一个用户都是必要的,在共享单车市场就有很多不理性用车的人,处于初期阶段的共享雨伞承受不了那些恶意用户。 此外,由于是低频非刚需,共享雨伞的市场回报周期会比较长,这就要先做到控制成本最低化,共享雨伞没有共享单车命,千万不能得了共享单车的病。 文/王利阳,共享经济创业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