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一年学费上万块也不便宜,所以我们通常的做法也是先试,有免费试听就试听,没有免费的先交一个月学费。包括吃自助餐,一般也是每一种少量取,吃着好吃再往死里吃。这些都是典型的精益行为。 四、社会实践中的精益 改革开放中有一句跟精益创业最相关的口号:摸着石头过河。改革开发之初,包产到户面临的疑问是什么? 1. 姓资还是姓社? 包产到户之前,中国已经形成了集体组织,家里生产工具全砸了,跟生产队一起生产,一起吃饭。现在又回过头包产到户,那就必须得有人挑战你,到底是姓资还是姓社? 2. 包产到户的产量一定比大锅饭好么? 3. 国内保守派会怎么看? 那包产到户是如何做到精益的呢?就是先从最穷的安徽凤阳小岗村做起。最穷的地方最容易产生变革。精益实践,核心用户一定要是最刚需的人。当时小岗村的人就是改革的最刚需人群。 改革开放这件事也一样,当时面对的问题是: 国有经济还是私营经济? 干部任用是选举还是直接任命? 薪酬分配制度 企业股份制改革 这些大家其实都没什么经验,大家都没干过,搞砸了怎么办?于是出现了特区试点,从蛇口做起。 无论是从我们的日常生活,到上层的社会实践,我们大家都是精益主义者。 五、创业中的精益与不精益 精益的精髓是FAIL CHEAP,FAIL FAST(低成本失败,快速失败)。在讲精益之前先跟大家分享一下什么是不精益。 不精益并不是完全没需求,比较常见的是这八个字:痛点不痛、刚需不刚。我去做投资,经常会问三个问题: 是不是刚需? 市场有多大,趋势怎么样? 怎么赚钱? 而刚需要看三件事:极大提升效益,极大降低成本和极大提升用户体验。大家要注意“极大”这个词,搜索引擎出来之前,我们要靠图书馆这样的方式去获取信息。搜索引擎的出现绝对是极大地提升了大家获取知识的效率;QQ这样的即时通信也是极大地提升了人们之间的沟通效率;迅雷是提升了下载速度5—10倍,节省了大家大量的时间。 这都提高了效率,所以刚需就是或者极大提升效率,或者极大降低成本,或者极大提高用户体验,这三个碰上一个创业就可能成,三个都具备更好。
和刚需并列的一个概念是高频,刚需和高频把生意分了四个象限,右上角是刚需且高频。如果你发现你的生意属于这个象限,你要不惜一切代价把这个东西抢到,你霸占了入口,就有羊毛出在猪身上的机会;左上角象限是刚需不高频。 其实大多数的项目属于这个象限,典型的比如婚礼、买房、拍婚纱照,虽然不高频,但绝对刚需。如果你的生意在这个象限,必须每一单得有足够多的毛利;如果既不刚需又不高频,这个项目就不用做了;而高频但不刚需通常也是伪命题,不是刚需的东西通常都不会高频。
我们列举不精益主要的问题: 1. 问题找错 就是搞错了需求,刚才我们主要是围绕这块内容讲的。 2. 解决方案做错 任何一个刚需要想解决都有不同的解决方案,但不是每一种都有效,可能大多数是无效的。 3. 闭门造车 闭门造车就是不跟用户接触,埋头做事,一做很多年。这些人通常的心理,一个是怕点子被偷走,第二个是怕BAT抄袭。 4. 过早优化 核心需求还没有经过验证就开始优化。如果做一款新手机,一个都没卖出去,就开始想着怎么做优化,如何设计得轻薄、时尚、漂亮,这些都没用。 5. 过早扩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