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的事儿有点出乎大家意料,因为大家理解农民不太喜欢花钱,但是对于购买农业生产资料,买化肥、买农药是很舍得花钱的,因为他们没有办法。 举个例子,种两季大田200亩农民一年买6-8次生产饲料,比如说经营作物区,我在安徽种草莓,草莓看上去很光鲜亮丽,其实病虫害高峰期基本上每周打一次农药,下雨就要打,因为下雨以后病虫害是最容易产生的,而且很多生产饲料都是都被冲掉了。平均一个农民在我们平台上产生8-10次的交易,而且属于大宗,化肥是几吨几吨的买,所以带来了“高客单价”,每笔订单价5500块,高峰期一个农民买2-3次。 现状4:赊销全民化,服务常态化。 赊销是农资行业最头疼的事情,因为农民买农资80%都是赊销的,有几种:一是没有钱;二是有钱不给你。这个已经成为一种风气了,我们改变用户支付方式这个事情上花了很大的力气和时间。“服务”,农民需要专业的农资指导的服务,根据不同的病虫害提供不同的产品,农资市场服务很重。 现状5:农民特有的消费行为。 一是社交圈单一。我们想对他们做广告,线上不可能,比如说做电视广告非常贵,但是如果下沉到做县级广告,要不断和县级谈。 二是熟人经济。农民只相信他们认识的人,外间的人很难产生信任感,但是如果隔壁邻居告诉他们,他们很快就可以产生决策。 三是方言及宗教。创业之初我们并没有把这个事情当做很严肃的事情,当扩展很大时,发现方言和宗教成为一个不小的门槛,销售在农村里跑地推没有办法和他们交流,这是很大的问题。 现状6:农村配套设施及服务不完善。 一是最后一公里物流。现在很多县到镇,或者镇村出现很多共式物流,这是很好的现象。 二是互联网普及度。我们现在看到很多大大小的数据,说农村互联网普及度可以到70%,但是线下地推的时候只能找到30%,没有70%,后来我们反思,这些数据是值得推敲的,还有就是各个地区普及度差异非常大。 三是金融服务。很多农民有非常强烈的理财需求和贷款需求,但是他们苦于找不到平台和渠道,但是对于城市的资金端也想做城市下沉,找资产端,但是苦于找不到他们,所以产生了巨大的错配。 刚才说了农资行业的很多问题,作为互联网创业我们到底能够做什么?整体来看,我们做的就是顺势而为,不能改变行业什么,只能看行业发生了什么。 第一,我们判断农资市场正在经历一场新的洗牌,正在带来渠道和产品的升级。不完全统计全国有3万个厂家他们产品同质化、毛利低、竞争非常激烈。 国家2014年底进行宏观调控,就是常常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比如取消定价补贴、物流补贴、肥料增值税减免的政策。下游土地正在集中,中职大户成为种植主体,目前全国去年的数据是全国50亩以上种植大户450万个,这个没有报告农业合作社和大基地,这个数据每年在增多。 从农资产业链来看,最上游和最下游都在经历着快速集中,所以渠道必须要产生变革。 第二,产品升级。产品升级主要原因就是环境倒逼和食品安全,以尿素为例,从单质肥到复合肥,再到邮寄费,所以农资产品升级有巨大的创业机会。 第三,新农人的崛起,将倒逼企业专注种植过程中的服务升级。服务升级是未来这个行业的巨大机会:他们需要农技指导、非防植保、金融需求、农产品溯源等等。 我们成立了3年,我们做了哪些事情? 第一,关于渠道。我们通过撮合交易低成本进入,重新分配了传统渠道的利益链,撮合业务是做的最久的业务,品牌下沉到农村,通过撮合业务积累了大量终端种植农户的信息和农资购买的交易信息。 第二,关于产品。我们通过自营新型产品,通过选品把控供应链核心关键点。比如说像生物肥、生物药这些东西,这些都是高毛利,比较有技术含量,对环境比较友好,我们通过控货借助渠道发展起来,通过撮合来发展渠道,将高科技含量产品卖给农民。 第三,关于服务。我们做了一些还算洋气的事情。(PPT图示)左边是我们做了直播,每周两次的农技课堂直播,在线量几百人,有的时候几千人。中间是小视频,我希望把复杂的知识通过深入浅出的娱乐方式分享给农民。下面是做为社群,有几百个社群,每个群有几百人,我们希望大家通过微信群补充地推人员维护客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