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他孤注一掷,一下子拿出旅行社全部的流动资金,花6000元租下了西藏路上的一间100平米的临街商铺,并花5000元对店面进行了豪华装修,“门口还租了一台老爷车。” 接着,王正华照猫画虎,仿照欧美的旅游模式,制定度假线路,“上海周边一日游、江浙三日游、海南岛七日游。”“北到哈尔滨、东到鸭绿江、西到拉萨、南到三亚,想去哪去哪”,“凑足10人就出发!” 你想啊,那个时候,有几个旅行社敢这么砸钱!大伙一看,在那么豪华的地段开设门脸,场面又那么气派,“肯定是家特别有实力的旅行社”,结果第一天就涌上来50多人咨询。 一年以后,春秋国旅的营业额猛增到60万。到了1987年更是突破100万。此后,王正华又花50万从英国引进一套信管理信息系统,开始利用电脑管理旅游路线。 要知道,当时上海滩95%以上的旅行社都是人工操作,“必须亲自去窗口预定。”而王正华通过引进管理信息系统,一下子就把预定时间缩短了半小时,并节省20%的人工成本。 此外,王正华还借鉴了欧美流行的代理商模式,“通过优厚的佣金来吸引中小型旅行社加盟。”他开出的条件也是相当震撼,“自己只拿10%的利润,其余90%全返给代理商。” 此消息一出,立马在黄埔江炸了窝,“100多家旅行社挤破脑袋要加盟”。那一年,王正华所要做的就是全国各地开设分公司,并成立独立的导游、采购、线路开发和监督等职能部门。 3年后的1997年,春秋国旅就已经在上海开了50家门店,在全国设有31家分社、3000家代理商、3000多个电脑网络终端,春秋国旅一举登上了全国民营旅行社的第一把交椅。 不过,在当年的年度会议上,王正华发现了一个特殊现象,“最受欢迎的旅游线路都是上海周边的城市,稍微远一点的如海南和哈尔滨就很少有人去。”怎么回事?详细一了解,原来是游客反映飞机票太贵了,消费不起! 也是,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当时即使是在经济水平相当可以的上海,坐飞机也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能不能把航空成本降下来?”很快,王正华就找到了突破口。当时,他发现国内一家航空公司一架380人的客机到了上海之后,会空着200多个座位再飞回北京。 于是,王正华找到那家航空公司的市场总监,“能否把200个空座位卖给我,价格按照市场价的1/3?”,“是什么道理?”,“反正座位闲着也是闲着,等于白送你200多,我保证每个月卖掉5000张票!” 什么?每个月多出100万的流水!即便那销售总监是北京人,这账也算得过来,于是当场成交。 当然,王正华心里有数。每月5000张,一天只有200张,而春秋国旅每天往返上海和北京就有500多人,“轻松完成任务”。果不其然,1997年10月,出特价机票已经推出,5分钟就被抢购一空,第二个月的销量更是突破1.5万张。 尝到甜头后,接下来,王正华就想到包机。当时,均瑶集团已经吃了第一个螃蟹,“程序都是现成的”。于是,1997年底春秋包机旅行社诞生,王正华开始正式跟飞机打起了交道。那年,他53岁。 航线下路不好?凌晨的红眼飞机?没有关系,因为价格是正常价格的2到4折!“咱老百姓有的是时间,就是没有钱。”很快,王正华就成了低价航空的代名词,尤其对会算细账的南方商人来说,杀伤力巨大。 到了2002年,春秋每年的包机已经达到了3000架次,客座率达到99%。这一年,春秋旅行社也完成了股份制改造,迈上了新的发展道路。 2002年秋天,王正华去了以“廉价航空”闻名世界的美国西南航空考察。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在心中暗下决心,“成立自己的航空公司!” 实际上,交通费用在旅游成本中占了50%~70%的比例,如果能成立一家航空公司,就能够将旅游产业链上的交通环节牢牢抓在手中。“旅游+航空”的图景在王正华的脑海里闪现出来。 很快,机会就来了。2004年春天,时任民航总局局长在一次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明确提到开放民航,并鼓励民营企业加入航空大军。 几乎就在听到消息的同时,王正华马上启动了春秋航空的筹建。当年5月,春秋航空宣告成立,定位为“草根航空”、“廉价航空”。 2005年7月18日上午9时15分,春秋航空的首个航班,320-214型客机,载满180名旅客从上海虹桥机场直飞烟台,“包括13张199元特价机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