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用户对你上瘾? 为什么有的产品(包括公众号)用户会不停的使用? 这是一个很刺激肾上腺分泌的话题。 说起这个,我就想到一个很贴合主题的书,叫做《上瘾》(Hooked:How to Build Habit-Forming)。 这本书是来自美国的一本畅销书,它不是讲心理的,也不是谈哲学的,恰好它就是揭示了让用户“上瘾”的互联网产品运营背后的基本设计原理。 其中有一个很让人上瘾的“上瘾模型(the Hook Model)”,对于推产品、运营公众号、做活动、写文案都会有很多不错的启发。 我就是喜欢模型这种东西,一方面可以提供实际指导,另一方面根据自身需求还可以进行拓展和完善,一句话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让用户上瘾,也就是培养用户习惯,这个书中的”上瘾模型“分为4个部分,分别是触发、行动、多变的酬赏和投入,这基本上可以用在所有的习惯培养中。 下面一起来说一说,它是如何让用户习惯使用你的产品的? 1 触发 触发就是指促使你做出下一步行动的诱因,比如你病了要吃药,生病就是触发了,它促使你买药吃药。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用户对你的产品不感兴趣,对你的公众号不感兴趣,压根不会用,还谈什么上瘾? 那用户期望借助你的产品实现怎样的目的?他们会在何时何地使用这个产品?什么样的情绪会促使他们行动? 这是首先就要考虑的,这个触发又分为外部触发和内部触发。 外部触发:比较简单,就是我们直接就看到的或者听到的那些刺激或提示,比如: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内部触发:这个主要就是心理上的,我们经常讲的人性弱点、人类最强烈的8大欲望、各类情绪以及各种心理学原理都是这种。 简单来讲,就是要有一个外部或内部触发,激活人的某些“渴求”、”痛点“或“兴趣”。
那么,有哪些方式可以完成触发或暗示呢? 之前看公众号“少加点班”号主李少加对此有非常好的见解,推荐给大家: 大量科学实验显示,几乎所有行为习惯的“暗示”都可以归为以下4类:情境、时间、情绪状态、前奏行为。 1)情境,即用户所处的具体而生动的场景、环境。 通常来说,我们从用户使用产品的典型情境出发,思考得更具体、生动、细致一点,就不难找到激发用户习惯的第一步:用户暗示语。 比如「喜马拉雅」的:路上堵车,听喜马拉雅。 2)情绪,即触发用户使用产品时的心情状态,尤其适合感性化的产品。 比如直播类产品:“煲剧累、游戏贵,不如直播迷人醉。”(示例) 3)时间,即适合使用产品的特定时间。 比如,罗辑思维微信之前早上六点的一条语音。又比如十点读书,光名字就非常清晰的进行暗示了。 4)前奏行为,即做完一件事情后紧接着很可能会做的事。 比如你正在运营一款刷牙后用的产品,就可以以“刷牙”作为“暗示”:培养用户一刷完牙就条件反射自动使用产品的习惯。 如:“刷牙后漱口,弥补刷不到的缺陷”(示例) 总而言之,在我看来要让用户感兴趣: 首先就要了解那些有可能成为内部触发的各种情绪和心理,并且要知道如何利用外部触发来促使用户付诸行动。 2 行动
触发就是为了让用户动起来。 而行动就是用户在期待某种回报时的最直接反应,比如吃药就是期待早点好起来。 不过,要提高预想行为的发生率,触发要显而易见,行为要简便易行,动机要合乎常理。 触发就不多说了,肯定是要激活人的某些“渴求”、”痛点“或“兴趣”。 而所谓的“行为要简便易行”就是说的你想要达成的这个行动难度有多大,门槛有多高。这个无非就是有没有时间、有没有钱、实现起来容不容易。 (责任编辑:admin) |